唐绍仪的八条 唐绍仪的沉浮



雪珥

    “唐僧”当然不吃素,这是全大清国的领导干部们都知道的。如果谁居然不知道,那就说明他的政治基本功太不扎实。

  “唐僧”大名唐绍仪,大清国正部级领导干部,后来的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时人多在日记、书信中用隐语“三藏”称谓之。

  唐绍仪和唐僧一般生得十分端正,而且据说身高在1.80米,以此伟仪出任中国外交部长乃至总理,当然很能为国争光。

  “三藏”不吃素,而是杂食、通吃。作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他熟悉美国式的政治“西餐”,民主、文明不离口,令美国人爱煞乐煞,《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等大报,也时不时刊发有关他的报道。“西餐”之外,唐绍仪照样对中国特色的权力烹饪颇为拿手,烹煮煎炒,左右逢源。

  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从来就不缺风派人物,但风派人物真做到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则唐绍仪绝对可算是凤毛麟角。

“唐僧”下课

  1909年对于“唐僧”来说,有点流年不利,风向不好判断。

  开年的时候,他正好在美国忙着外交大事,一是为东北的开发开放争取美国援助,二是响应德国皇帝的号召,争取建立中、美、德三国同盟。这两件都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因此,当唐绍仪在1908年的秋天率团到达美国后,美国报纸就一直在紧密追踪,《纽约时报》甚至专门刊发了两个整版的长篇报道,配发了唐绍仪的大幅照片。

 唐绍仪的八条 唐绍仪的沉浮
  “唐僧”到了西天,虽然宾至如归,但却只拿到了无字的经书:现实的美国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最终选择了与日本妥协,以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权,换取日本对这一地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承诺(参阅本专栏上期《难产的美国梦》)。

  当唐绍仪在华盛顿的新年钟声中郁闷彷徨时,国内传来惊人消息:大清国改革开放的旗手袁世凯,离奇而突然地因“健康原因”退居二线(参阅本专栏2月16日《袁世凯冬眠》)。

  一周之后(1月8日),北京命令召回唐绍仪。次日,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Los Angels Times)等在内的美国各大报,同时刊登了这一消息,并且明确指出,唐被召回,是受到了袁世凯事件的牵连。同一天的《基督教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则用将近整版的篇幅,刊登文章《当代中国为年轻美国提供巨大机遇》(Modern China Offers Great Opportunities to the Young American),将唐绍仪的照片与摄政王载沣的照片并列,并在导读中用显著的字体写道:“袁世凯的命运关系到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

  在袁派人物中,唐绍仪第一个随袁下课。随后,民政部侍郎赵秉钧、邮传部尚书陈璧、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等纷纷跟进,或因健康问题退居二线,或因腐败而被“双开”,或因“工作需要”被明升暗降(参阅本专栏8月17日《腐败的跳蚤》、9月28日《“蒙”“瞎”官府》等)。

  大洗牌开始了。

哥们儿袁世凯

  唐绍仪和袁世凯能成为铁哥们儿,是一段洋溢着古典英雄主义的佳话。

  唐是广东人,其父唐巨川是茶叶商,专做外贸,十分平凡,但他却有一个相当不凡的族叔——唐廷枢。唐廷枢是大清国首批外资企业“首代”、著名的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的买办,之后成为李鸿章大搞经济改革的得力干将,主持或参与了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等,在官场与商场、内企与外企、民企与国企之间,游刃有余,大小通吃。

  托福于改革开放,大清国在内忧外患中放下身段、与时俱进,扩大执政基础,唐家这样的“新兴阶层”,便被迅速地纳入大清国组织人事部门的培养考察对象。唐绍仪12岁那年(1874年),被选为公费留学生,前往美国,在那里生活了足足7年。从日后唐绍仪的表现来看,这不仅令他掌握了流利的英文,而且还熟练掌握了将政治作为走秀的美式风格。难能可贵的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唐绍仪不仅没有成为内白外黄、不适应中国国情的“香蕉”式人物,相反却融汇中西,以其深厚的跨文化修养为基础,以美式作秀为独门武器,迅速在厚黑的大清官场中脱颖而出。

  1881年,年仅19岁的唐绍仪回到了祖国,作为组织上重点培养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被派到朝鲜,担任朝鲜海关帮办、德国人穆麟德(P. G. von Mollendorff)的秘书(作为宗主国,当时中国直接掌管朝鲜的外交、海关等事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中日角逐让朝鲜为唐绍仪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22岁的唐绍仪因此与26岁的袁世凯相识。当时,朝鲜亲华高官被亲日派打伤,避居海关公署,袁世凯前去探望,正好唐绍仪亲自扛枪,守卫在门口,勃勃英姿给袁世凯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时起,两人结为知交,小袁从此十分关注小唐在政治上的进步,积极提携,一帮一,一对红。更具古典传奇色彩的是,10年后,在甲午战争打响之前,有情报显示日本人决心刺杀抗日最力的袁世凯,为协助袁撤离,唐绍仪亲自带着两支枪、两把刀、两匹马,连夜护送袁世凯搬到英国军舰上。

  正是托庇于袁世凯的大力提携,加上本身与李鸿章的特殊关系,唐绍仪在甲午战争后,成为中国首任驻朝鲜总领事,时年33岁;随后又随改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回到家乡广东任职;当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时,他协助袁处理最为棘手和微妙的外交事务,为袁平安度过1900年春夏之交的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之祸立下汗马功劳。1901年,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国家重臣之一,唐绍仪被任命为天津海关道,执掌了大清国最著名的“肥缺”之一。

大肚能容

  1904年,英国入侵西藏,中央决定派唐绍仪率团前往印度,主持对英谈判。自此,42岁的唐绍仪开始“单飞”,当然按照官场潜规则,他依然是袁派人马。谈判十分成功,唐绍仪的外交才干受到朝野更大关注,得到了迅速提拔,继而在外交、国税、交通等方面同时执掌重任。

  唐的工作作风是相当美国式的,雷厉风行,不大给人留余地、留情面,由此也树敌不少。同时,他在个人操守上并不十分严谨。《申报》就曾报道说,唐绍仪在担任副部长时,嫌工资待遇低,“用款浩繁,入不敷出”,请求老哥们袁世凯帮忙,把他调回广东去督办粤汉铁路,但被中央拒绝。《申报》评价其“实不外拜金主义也”。

  根据翰林院侍读马吉樟的弹劾,唐在担任邮传部副部长时,“所用垂参,皆其同乡亲戚,以贿而行,咨调司员,亦多以贿成者”。虽然史料中并没有证据对此证实或证伪,但从唐在1910年出任邮传部第一把手时的表现来看,弹劾内容当不是道听途说。

  根据《民立报》(参阅本专栏9月7日《瞎眼的叹息》)报道,唐绍仪出任部长后,“日食非百金不乐,一切举动,皆摹仿西洋豪华,非中国诸王大臣所可及。唯对于部中司员异常刻薄,闻近日又有裁员减薪之举,邮部之司员无不怨形于色。夫减之诚是,然唐自待亦太过也。”时人也记载说唐绍仪“广交游,善挥霍,每日四餐,每餐十金,犹云无可下箸。”日本人佐藤铁治郎的记载干脆说“唐本骄奢淫佚,无利不为”。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有点狂傲、而又不很自律的唐绍仪,其同僚关系及“群众关系”并不很好,因此《民立报》说,“唐之为人,京官排挤者甚多”,但因为唐个人的工作能力及袁世凯的照应,官位一直坐得稳如磐石。

  擅长公款吃喝的唐绍仪,在政治上的胃口也不错,来者不拒。到了民国,袁世凯当大总统,唐绍仪当国务院总理,几十年的老哥们却自此开始闹别扭,后世的主流史家,多将两人的矛盾解读为人治与法治、独裁与民主的政见之争,其实,唐在骨子里是很有点魏延式风格的,脑后有反骨。与他十分熟悉的叶恭绰,在晚年回忆道:唐绍仪“有劝人退位之习惯,以为政治家无身临绝境之理,退可复进。故劝清帝退位,劝袁退位,劝段(祺瑞)退位,又劝孙(中山)退位,劝蒋退位,而不知除清室被逼外,余皆不听其言,蒋尤误会,以及干祸”。

  一贯通吃的唐绍仪在日本大举侵华时,不顾各界的劝说,继续留在上海,与日方颇多可疑来往,最终被重庆下令“定点清除”。军统特工冒充古董商混入其家,用利斧将其劈aihuau.com死,从容撤退,唐可算是清末民初名人中死得最惨的一人。

  江湖有江湖的道道,政治有政治的规矩,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唐的悲剧,在于太缺乏政治信用,随风摇曳,虽然讨巧,却也招嫌,聪明反被聪明误。在晚清乃至民国的不端年代,“不择手段”日益成为主旋律,不仅难以觅得值得爱戴、珍惜的同志加兄弟,而且也难以找到值得尊重、致敬的敌人(参阅本专栏8月31日《不端的年代》)。“潜规则”乃至“无规则”成为真正的规则,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则怕耍赖的,刘邦类型的无原则的“痞子”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3721.html

更多阅读

申论万能八条 申论万能模板

申论万能八条:针对公务员申论考试提出对策的如下八点答题思路   申论万能八条——详细扩展申论万能八条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申论万能八条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申论万能八条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申论万能八条_申论万能八条申论万

新课标学习——2011年版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哪八条教学建议?

为了有效实施英语新课程,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八条教学建议:(1)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此条建议强调课堂教学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方面打下基础。但是,强调面向每个学生并不等于每个

万能八条与万能八股 八股取士

万能八条1、“万能八条”详解(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把……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的意识倡导……的理念各级领导干部要

谈谈我对“京八条”的理解 谈谈你对spring的理解

1.为什么要出京八条?我认为,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是有其背景的,北京楼市如此火爆,越演越烈,炒房已经让房地产市场走向了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一个产业,房子似乎不是拿来住的,而是用于炒来炒去的,背离了我们建房的初衷,到了必须降温的时候了,要让其

声明:《唐绍仪的八条 唐绍仪的沉浮》为网友下一个明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