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关系 构造长期共生关系



     “共生”概念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在1879年提出的,暗示了不同种属之间某种程度的永久性物质联系。从20世纪末开始,共生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实现长期共生的关键词是“适度”,保持生产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的适度平衡,是实现共生的基础。要构造与维护这种适度的长期共生关系,人们就必须超越自身私利,将目光放得长远,突破个人局限,采用创新思维,关注整体和长远利益。

  超越私利

  为了营造长期共生的业态环境,人类必须超越自我的贪婪、私利、短视的局限,防止分割主义、短期导向、局部思考,特别是要注意可能存在的合成谬误,即对个体合适的做法,对群体或系统却可能有害。许多出于个人动机做出的决策,其复合的行为后果却是由社会整体来承担的,这就有如一个人踮起脚尖或许有可能看得更清楚,但若所有人都踮起脚尖显然是不可能使大家都看得更清楚些的。

  从实物的角度看国际贸易,一国之出口等于另一国之进口,也就是一国之生产等另一国之投资或消费,这两者在总量上总是平衡的,且具有不可储藏的即时性特征。一国短期的内创汇,可以带来储蓄的增加,只是这些增加一旦超越人们未来的实际消费所需,或者当人们想取出储蓄去投资或消费时,根本不可能从另一国买到所需的东西,那就意味着人们所拥有的名义上的金融资产所有权实际上可能永远都无法真正兑现。

 共生关系 构造长期共生关系
  由此可见,个体、局部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一旦离开了相应的实际可用物品的支撑时,就有可能沦为名义上的无效欠条或货币泡沫。现实中,随着金融资产远超实体经济的急剧膨胀,当人人都想“以钱生钱”,即成为现代金融投资者,试图将看得见的实物(如企业、土地、房产等)到看不见的凭证(如股票、期权、外汇等)都变成投资或投机品,其结果必将导致实体产业的衰退甚至死亡。

  创新思维

  过度膨胀的金融投资或投机,迎合了资本胃口,抽空了产业激情,削弱了实业潜能。在满足人们当前贪婪与自私的速富欲望的同时,挤干了社会对于未来长期发展的精力投入,毁掉了踏实做事切实满足顾客需求者的希望。这种脱离实业支撑与市场需求的金融游戏,受人性贪婪、自私和短视所支配,一旦成为时尚追求,达到疯狂地步,必将带来虚幻扩张的经济泡沫,其最终破灭也自然不可避免。

  长期共生需有创新思维,能够有效化解现实存在的人际分歧与矛盾冲突,甚至通过开发与利用分歧或矛盾,将其变成促进组织团结合作、协同发展的转机或生机,从而实现让人愉快高效地做正确的事之根本目标。例如,现实中,为了做出成果,通常需相关各方精诚合作,而一旦有了成果,自然会遇到如何分享的难题。由于成果分享关乎名、利、权,受到面子、心态的复杂影响,如何消解其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有时需要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二战后对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安排,就充满创意。据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投降诏书,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为任命受降仪式的主持大伤脑筋。陆军上将麦克阿瑟和海军上将尼米兹战功卓著,都想主持签字仪式,最终美国海军部长想出了一个办法:投降仪式在海军的“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麦克阿瑟代表盟国方面签字,尼米兹代表美国政府签字,结果皆大欢喜。对此方案,杜鲁门总统也内心窃喜,因为“密苏里”号战舰由他女儿出面命名,“密苏里”正是其家乡所在州的州名。

  持续互惠

  现实中,许多企业追求“赢家通吃”,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市场竞争的最后胜利者,从而获得主要甚至所有的市场份额。“赢家通吃”尽管可能有利于单个企业的短期做大做强,但却不利于产业圈的长期繁荣、持续互赖。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需要考虑如何实现互惠多赢。即使对于赢家来说,若能采取互补共生的模式,也更有可能取得长期回报。

  举例来说,假设有位金矿矿主,雇佣了100个工人,每年获利1000万元。如果他将年获利的50%作为工人的工资,每个工人年收入5万元,显然,这样的工资水平完全能够满足工人的消费需求。然后,矿主用剩下的500万元在当地投资,盖房子租给工人,开饭店解决工人的吃喝问题并给工人家属提供就业机会。

  工人在当地的成家立业,可以产生更多的需求,如教育、娱乐、医疗等等,于是越来越多的产业兴起。一段时间后,当矿产资源枯竭时,矿区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小城市。若与以上做法不同,矿主只把年获利的10%作为工人的工资,每个工人年收入仅1万元,这笔钱仅够工人勉强维持温饱。结果就会因工人无法产生更多的需求,矿主在当地难觅投资机会,只好将资金拿到外地另求发展。这样,当矿产资源枯竭时,矿主就只能带着巨款和设备走人,而工人们也只好迁徙流亡,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综上所述,对于人类社会整体来说,群体实际消费水平的提升,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缺乏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精神文化,最终必将导致资源消耗殆尽、生存环境恶化的结果。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人类只有超越私利、积极创新、互惠共生,追求适度发展,才可确保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维持自身的持久生存。为此,学会协同社会生产力、大众消费力、资源承载力之关系,需引起人们尤其是强势决策者的充分注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395.html

更多阅读

数量关系常见6种蒙法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

数量关系6大蒙法相关原则>亲密原则>最值原则>居中原则>特殊数原则=金C银B相关原则:①所求量与题干中的其他量形成共生关系,在答案中同时体现,起到干扰项的作用;②所求量与题干中的数据计算相关,即题干中的数据通过四则运算得到答案。答案蒙

奇妙的植物共生现象 共生现象的例子

奇妙的植物共生现象陈博君在漫长的自然演化进程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日渐变得复杂而微妙,其中,共生就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现象。共生现象的形式很多,根据共生物种间的利害关系,大致可分为

互惠共生 共生互赢

      几吨重的犀牛,皮肤坚厚,如身披刀枪不入的铠甲,加上头部那碗口般粗大的长角,发起性子来凶猛无比,就连狮子、大象也要避让三分。但粗暴的大家伙却可与画眉大小的小鸟(犀牛鸟)成为“挚友”,原因是二者各取所需,共生互赢。犀牛皮肤皱褶

杨晓明: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能够共生、共赢

     “虽然同是产品,但社会对药品的质量要求比普通产品更高。我们的产品是以预防用的疫苗产品为主,其质量更是精益求精,因为疫苗是满足健康人需求的,而且服务群体较广。所以,我们的社会责任首先就体现在确保产品质量层面。确保产品

声明:《共生关系 构造长期共生关系》为网友夏不煽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