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凶猛的洋葡萄酒品牌,国产葡萄酒品牌主场作战,有何优势?未来五年,国产品牌与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会有何变化?《中国酒业》记者张华勇为此采访了中粮长城、王朝、张裕等国产知名品牌的相关负责人。
在体育赛场上,有人说主场作战有优势,有人说主场作战无优势,亦有人说主场作战压力大于优势;引申至中国市场上国产葡萄酒品牌与洋葡萄酒品牌的“竞赛”,主场作战的国产葡萄酒品牌,胜算几何?
国产品牌VS洋品牌:有差距才有动力
比较一下国产品牌与洋品牌这两队“选手”的实力发现,国产品牌与洋品牌尤其是法国葡萄酒品牌存在着差距。差距主要有两点。
一是历史的差距。中粮长城相关负责人对《中国酒业》记者说,葡萄酒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文化沉淀的产业,葡萄种植、酿造工艺等这些都是技术性的硬件要素,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与资源共享的时代,硬件的差距是可以很快克服的,今天的中国在葡萄酒的硬件技术上并不落后于其它品牌,而真正的难点其实是国产品牌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东方葡萄酒大品牌,这是所有国产葡萄酒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今天众多的洋葡萄酒品牌之所以能比国产品牌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除了其在葡萄种植、酿造工艺等方面沿袭下来的百年甚至千年的传统经验之外,还在于这种历史赋予了洋葡萄酒浓厚的文化底蕴。人们看到一款波尔多葡萄酒时首先想到的是他古老的酒庄,绵延的葡园,严苛的酿酒法则,以及酿酒师艺术家一般的调配功底,这些元素也是洋葡萄酒品牌进行市场营销的基础,是国产葡萄酒要真正借鉴的地方。
二是质量的差距。葡萄酒质量的好坏素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之说,主要取决于葡萄原料的质量。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葡萄酒企业的原料是比较分散的农民组织生产的,在此过程中,农民追求价格和产量但却很难保证质量,而葡萄酒企业需要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虽然前几年中国出现过某些不道德经销商进口劣质葡萄酒以次充好现象,但是往后的形势是国外知名品牌看好中国市场,高质量葡萄酒会陆续进入中国,在质量方面给国产品牌造成压力。
目前国内葡萄酒基地建设仍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大品牌以及一些有志于长远发展的中小品牌加紧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例如中粮长城、王朝、张裕等;中小品牌则侧重于市场,一些打擦边球的品牌则在夜场等渠道浑水摸鱼。面对洋葡萄酒品牌的进攻,国内葡萄酒企业必须有危机感,必须加紧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升质量。
有差距才会产生动力,有压力才会激发斗志。近年来的国产一线品牌在提升质量、发展葡萄酒原料基地方面苦练内功。中粮长城的在山东的蓬莱、河北的昌黎和沙城建有黄金产区;王朝葡萄酒先后在天津、宁夏、山东蓬莱、河北秦皇岛等地建立了王朝葡萄原料合同基地;张裕扩大了烟台栖霞基地,还与宁夏农垦企业集团协议合作……
国产品牌VS洋品牌:优势发挥出实力
在中国葡萄酒市场这个“赛场”上,国产品牌与洋品牌已经展开了数年的较量,放眼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市场份额仍然牢牢掌控在国产品牌手中,据某专业调研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在2007年前后,仅张裕、王朝、中粮长城这三大国产品牌就占据了中国葡萄酒市场60%左右的市场份额;到了2008年这个数据还有明显提升,再加上近两年二线品牌的快速发展,国产品牌占据着中国葡萄酒市场85%~90%的市场份额。
提及国产品牌的竞争优势,王朝、中粮长城等国产知名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向《中国酒业》记者作了深入的论述:
1、因为国产品牌主场作战,所以占据情感优势。王朝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国消费者会为本国的民族品牌呐喊助威,从爱国情绪、民族情续体现到消费情绪,就会影响购买行为的判断;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精耕细作,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已经享有知名度,再加上国产品牌宣传力度大,并结合中国消费者实际出发,辅以促销、买赠、礼品等手段,使中国消费者得到更多的产品附加价值,在情感上会更多倾向于国产品牌。
2、国产品牌占据价格优势,在中国大部分消费者心目中,法国高品质葡萄酒肯定是价格不菲、高高在上的,但是过年过节,他们却可以在家门口的超市里购买几十块钱一瓶的国产品牌葡萄酒,所以在中国,走量最快最多的葡萄酒价位区间是30元~100元人民币之间,甚至有业内人士把这个区间缩至30元~50元人民币之间。中国消费者日趋理性,对葡萄酒知识了解得越来越多,他们认为30元~100元这个价位区间,洋葡萄酒品质未必就好过国产知名品牌,因为外国的葡萄酒也有低档酒、劣质酒。中粮长城相关负责人说,价格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洋品牌通过价格战来对对国产品牌进行打压,那么会降低市场对于进口品牌的价格预期,一旦大量出现,必将把进口酒以高价格支撑的的高品位拉下水,相信这是所有进口葡萄酒商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即使有短时间或者小范围的价格战发生,也不会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主流趋势。真正的竞争最终将是品牌与产品品质的竞争,消费者在这场竞争中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国产品牌在价格方面将会继续保持优势。
3、国产品牌占据渠道的优势。虽然国内葡萄酒业技术暂时落后于葡萄酒强国,但是在渠道、品牌和资金等方面,国产品牌已经在中国市场把握了先机。渠道方面,大部分的终端都被国产品牌以买断方式垄断;品牌方面,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间短,且没有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宣传,消费者认知度不高;资金方面,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还没有洋酒巨头,其他的小酒商资金实力不足以与国内的大型国企相比。由于中国是新兴葡萄酒消费国家,消费者对葡萄酒质量鉴别水平普遍不高;因此葡萄酒品牌认知度和渠道决定了市场销售水平,进口葡萄酒很难在终端打开销路。这一点在国产葡萄酒的竞争中也很明显,洋品牌虽然具有品质优势,但目前阶段只能在高端市场和高端人群方面下功夫。目前中国城市的白领和金领人群里,只有1%~2%真正懂得喝葡萄酒,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可能达到10%,而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40%~50%。懂葡萄酒的人多了,洋品牌的品质优势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洋品牌的市场份额才会扩大。葡萄酒文化的普及需要时间,这也正给了国产品牌缩小产品品质差距的时间。中粮长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完善的本土渠道网络与熟悉的市场消费环境以及集团化的品牌运营模式,是国产品牌在今天仍旧等够占据市场优势的主要原因。国产品牌的消费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各大品牌完善的渠道支撑与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相比众多洋酒品牌以代理商为主的运作模式依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因此,国产品牌要立足自身定位,积极做好现有渠道建设,提升品牌建设的力度,构筑独特的品牌文化,积极发现差距寻求突破,才能保持稳定的市场空间。
正因为国产品牌占据着消费情绪、价格、渠道等各方面的优势,所以截止目前,主场作战的国产品牌暂时领先于洋品牌,这种领先的格局并将持续下去。国产品牌只有扬长避短,把自身优势发扬光大,才能充分“打”出自己的实力,在“赛场”上发挥出色。
国产品牌VS洋品牌:未来格局几何?
对于未来格局的变化,中粮长城、王朝、张裕等相关负责人均都对国产品牌持有乐观的态度。中粮长城相关负责人说,从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随着全球葡萄酒市场对中国市场的日益倚重,洋葡萄酒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会越来越快,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中国本土品牌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推动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中外葡萄酒品牌竞争的加剧,从长远看来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规范和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它必将引导中国葡萄酒市场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王朝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几年,洋品牌会对中国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是国产品牌仍然占有优势,并会保持领先地位。张裕、王朝、中粮长城先后成立高端洋酒公司,代理、销售高端洋葡萄酒品牌,他们这种“引狼入室”的作法,表现了他们欲在高端市场与洋品牌决一雌雄,也表达了他们对国产品牌领先洋品牌的信心与决心。
五年后,国产品牌与洋品牌格局几何?国产品牌会继续领先于洋品牌吗?曾有人预测说五年后将形成5:5的市场份额比例,国产品牌与洋品牌对半分市场,分庭抗礼。这种预测似乎有些危言耸听。有葡萄酒企业人士预测说,未来五年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会增长10%~15%左右,五年后,国产品牌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仍踞于领先地位。
在与洋品牌的对决中,国产品牌必将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