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杀,存在了277年的明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关于明王朝灭亡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三个:党争、边患、流民。很难说哪个是最主要的,但无需争辩的是,最直接的那个,就是由流民组成的农民军。而流民的大量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却是源自于明朝中期的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最伟大的政治家,当时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他在国家陷入深重危机,财政入不敷出,政治腐败不堪的情况下,推行改革,富国强兵,为明朝迎来了新的生机。 张居正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考成法。如果你不知道考成法,那很正常,但如果你没有被考成法整过,那就不正常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考成法大致就相当于今天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各级工作指标层层落实,完不成轻则罢官,重则坐牢。 而考成法的实施办法也很先进,就是签订业绩合同书。用知府的考核举个例子。知府年初把要完成的工作逐条列明,抄录成册,自己留一份,张居正那里留一份,到了年底一对,如果发现哪件事情你没做,收拾东西准备去县城吧。如果到了县城依然如此,对你的处分也依然如此,直到卷铺盖滚蛋为止。该法令适用范围近似于无穷大,从中央六部到边远山区,如不照办,一概都照章处理。 在很长时间里,这种明代的绩效考核,发挥了极大效用,有效提高了官员的工作效率,是张居正的得意之作。但张先生并不知道,这种考成法,有一个十分严重的缺陷。 如朝廷规定,户部今年要收一百万两税银,分配到浙江,是三十万,这事就会下派给户部浙江司郎中,由其监督执行。浙江司接到命令,就会督促浙江巡抚办理。巡抚大人召集各级知府,知府召集知县,知县找衙役,限期收齐。如果衙役收不齐,连累知县,知县收不齐,连累知府,知府又连累巡抚,层层追究责任。大家同坐一条船,出了事谁也跑不掉。于是老百姓倒霉了,不管遇上天灾还是人祸,反正税是死活要收的。领导拿着指标等着呢,收不上来官儿就没了,你说我收不收? 以上还算例行公事,到后来,事情越来越恶劣。由于考成法业绩和官位挂钩,工作完成越多、越快,评定就越好,升官就越快。所以许多地方官员开始报虚数,不毛之地也敢往大了报,反正不是自己的钱。可是朝廷不管这些,报了就得拿钱。于是挨家挨户地收,收不上来就逼,逼不出来就打,打急了就跑。而跑掉的这些人,就是流民。他们背井离乡,四处游荡,没有户籍,没有住所,也不办暂住证,是典型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两百多年前,明朝建立,朱元璋颁布了严厉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民的流动。两百多年后,李自成率领流民大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历史开这样的玩笑,是想告诉人们,任何人也无法改变事物运行的规律。总结起来有两条:其一,绩效考核是个互动的过程,需要交流、协商、改进、反馈,而绝对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的压下来的。否则,必然遇到重重阻力,难以推行;其二,任何变革必然有利也有弊,行动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两个方面,要使其在恰当的时机发挥恰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