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健康产业都是个越来越热门的产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
健康产业主要分为三块:一块是制药与药品,一块是医疗器械,还有一块是健康服务,其中又以健康服务为首,占65%。美国最大的产业是健康服务业,2006年健康服务业占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4%,2007年占17%,是美国的第一大产业。全美83%的居民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在美国,健康管理是整个体系,政府、学术界、企业、医疗保险、居民和健康管理组织共同干预。现在美国每年的医疗开支是14000亿美元,占GDP的14%—17%。中国是10000亿元,仅占GDP的4.8%。2003年中新社的一项有关医疗模式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15.7%的中国城市居民对健康管理或私人医生有需求,需求者每人每年所能承受的最大费用平均为933元人民币。专家分析称,按最保守的估计,全国2亿5000万城市居民中有8%的人有此需求,按每人每年花费900元计算,中国将出现一个180亿元人民币的新兴医疗服务市场。而更有业界人士乐观估算,中国健康管理市场预期将达600亿,而现阶段只有约10亿,未来潜力十分巨大。
近年来,随着健康服务行业各项促进政策的出台和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因为行业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局面。
2007年底,全国卫生类健康服务机构数达31.5万个,其中:医院19900个、卫生院4.0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万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007个。与2003年比较,卫生类健康服务机构增加2.4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监督机构和医院有所增加,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变动不大,乡镇卫生院随着乡镇调整有所减少。
未来15年,人类的健康问题将逐渐步入“3P”时代,即预防(preventive)医学、预测(predictable)医学和个性化(personal)医疗。到那时,人们对于疾病的态度将从“重治”转为“重防”。也就是说,对于可能会生的病会尽量早预防,即便生了病也会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小病变大病。
这样的转变,与生命科学与医学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人类共有的遗传密码,使得医药研究的重点逐渐前移;另一方面,正在进行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将为我们揭示,人类基因中单个核苷酸的差别与不同疾病之间的内在关系,使每个人都能预知未来的健康状况,并获得个性化处方。到那时,“一滴血”测病将越来越现实。
个性化医疗还体现在同一药物对于不同人群的作用上。研究表明,降血脂药物他丁类药物对于16%的患者无效;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发现,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硝酸甘油,对于许多东方人根本没有作用。瑞士罗氏制药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基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肽性的诊断试剂,它能测试不同病人对于同一药物代谢速度是快是慢,代谢快的,用药剂量则高;代谢慢的,用量则少。预防、预测与个性化这三个“P”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同样,人口与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科学技术问题,它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比如,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流行病的防御,治疗是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应急反应能力与措施则显得更加重要。
针对未来城市人口老龄化、居住高密度、交往多流动、工作快节奏、体力低消耗等问题带来的健康需求,未来健康服务业将以“早”、“快”、“低”以及“个性化”为功能理念,带动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力争在未来几十年,使国家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疗养水平和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生命健康科技和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