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的故事
编者的话
2008年9月15日,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拉开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序幕。如果将这一天视为这场危机的起点,到如今,这场危机已经过了一年时间。
在这一年里,汽车业版图发生了剧烈改变。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的轰然倒下让作为全球汽车业风向标的美国汽车工业跌入谷底。除了通用,克莱斯勒进行了破产重组,境况稍好的福特也在变卖品牌求生。
百年巨变的开始,或许正预示着新兴时代的来临。全球汽车业将迎来怎样的明天?《中国经营报》本期特别关注。
综 述
美国汽车业:不如重头再来
●特约撰稿 鞠辉 美国底特律报道
“密歇根的未来是光明的,技术创新将为美国汽车业的复兴注入强劲动力。”美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戴维·科尔在9月20日举行的一场工商界人士午餐会上乐观表示。
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一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位于华尔街的联邦大厅宣布,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正渐渐停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在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演讲称,从技术角度来看,美国经济衰退“很可能已经结束”。 随着美国汽车销量的强劲反弹,受到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美国汽车业似乎看到了复苏的曙光。 但分析人士却不这么认为,对于积重难返的美国汽车业来说,政府的救助只是权宜之计,唯有自主创新才是摆脱危机的必由之路。美国汽车“三高”不愈政府援助寅吃卯粮 一年前,随着华尔街财富神坛轰然倒塌,以“三巨头”为代表的美国汽车业陷入了破产倒闭的困境。 戴维·科尔称,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是导致汽车销量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汽车厂商已经承受着高油价、高原材料价格、高工资和福利待遇等“三高”威胁。 危急时刻,奥巴马政府决定伸出援手,不仅向三大汽车公司提供破产保护,而且直接插手公司重组和人事安排,甚至主动牵线搭桥,促成企业联姻。 这一系列急救措施让病入膏肓的美国汽车产业暂时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特别是从2009年7月下旬开始,美国实施了“旧车换现金”政策,更是让美国本土汽车品牌销量实现23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 根据这项计划,如果消费者用每加仑里程18英里或者以下的旧车换购每加仑汽油行驶里程至少22英里以上的新车,就可以得到3500美元或者4500美元的政府补贴。计划实施以来,消费者购车踊跃,汽车产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旧车换现金”计划虽然在短期内有效刺激了持续低迷的美国汽车销售,但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该计划有“寅吃卯粮”之嫌。美国经济预测机构穆迪公司经济学家瑞安·斯威特表示,这项计划在帮助重振本来已经非常萧条的汽车销售方面是成功的,但刺激措施实际上等于将未来的需求提前实现”。 斯威特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业内专家的共识,即这种建立在政策支撑基础上的销售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分析人士、汽车厂商和零售商均担忧,这项销售刺激计划结束后,汽车销量将再次下滑。根据美国“汽车网”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如果没有“旧车换现金”计划的刺激,超过1/3的购车者将不会考虑在今年年内买车。美国“汽车网”总编辑帕特里克·奥尔森表示,这项统计结果证明政府的刺激计划的确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从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美国汽车业对政府补贴的严重依赖性。 目前,这项备受美国消费者青睐的“旧车换现金”计划已经因补贴资金耗尽而暂时中止。华盛顿郊外一家福特专卖店的销售经理乔治对记者表示,“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冲着现金补贴计划来的,没有了优惠政策的帮助,我们的销售业绩肯定要下滑。”失掉的企业家精神底特律必须面对挑战 不过,科尔支持奥巴马政府对美国汽车产业的救助政策。“汽车工业是有史以来最复杂最精密的产业之一,其对国家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其他产业难以比拟的。”不过科尔坦言,尽管政府的救助措施疗效明显,但这种“输血式的抢救”只是暂时的,美国汽车产业的未来还得依靠自主创新。“美国车唯有甩掉大排量、高油耗、低能效的帽子才能跟上潮流的步伐,”科尔说,“底特律没有选择,必须勇敢地面对挑战。” 科尔的说法得到了风险投资界人士的认同。“如果美国汽车业还固守着早已落伍的经营理念和设计模式,就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克莱恩·金斯投资公司合伙人雷·恩直言不讳地说。 实际上,硅谷的风险投资人正在对一些具有超前创新理念的新兴汽车公司产生浓厚的兴趣。莱恩说,就像10多年前谷歌在与众多IT大公司的竞争中异军突起一样,今天还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汽车巨擘。 莱恩所在的投资公司已经向引领插电式动力混合车市场的菲斯科公司注入了大笔资金。据悉,菲斯科旗下一款价值3.9万美元的新车即将闪亮登场。“底特律已经丢掉了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莱恩说,“多年以来,曾经成功领导美国汽车业的工程师和企业家早已被会计师和律师所取代。”三巨头必须从头再来美汽车业发现新“乐土” 那么,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三巨头”如何重新夺回市场霸主地位呢?“从头再来。”位于硅谷的“优点风险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马克·德博格给出了答案。 硅谷的风险投资家们认为,底特律三大汽车厂商的唯一出路就是转变经营模式,超越闭门造车的狭隘思维。“‘三大’在经营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领域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科斯拉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表示。他非常看好一家名为“乐土”(BetterPlace)的公司经营理念。乐土公司针对油电混合动力车续航能力差的问题在2009年6月推出了一项新颖的解决方案——利用一种电池交换站,让电动车拿用完的电池交换充饱的电池。该公司首席工程师黑格尔表示:“交换站实际上就是电动车的加油站。因为电动车使用的能源是来自太阳能板或风力涡轮机,车子不会制造任何排放物,所以它是无污染的。这个方案对环境来说是非常友善的。”如果能够持续交换电池,这套系统理论上能让一台电动车持续行驶,不受距离限制。而且,这种电池交换服务与手机合约一样,客户只需要根据旅程按月认购个性化的定制方案。尤其受欢迎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无须自己掏钱定期更换汽车电池。 “不让消费者购买电池是乐土公司的成功卖点”,科斯拉说,“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好点子。”硅谷的风险投资家们对新一轮的汽车产业革命寄予厚望。10多年前靠投资谷歌和亚马逊网站等新锐IT企业获得丰厚利润的投资家们,已经把目光转向了乐土、菲斯科等一批绿色环保型汽车配套生产商。克莱恩·金斯投资公司合伙人雷·莱恩说,与其说谷歌和亚马逊是赢在先进的技术上,不如说他们是在经营模式上技高一筹。 科尔表示,经营模式和技术上的创新是美国传统汽车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他在密歇根州工商业代表午餐会上发言结尾时发出警告,尽管我们现在仍然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但在不久的将来,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短缺将很可能成为制约美国汽车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案例一
福特:穆拉利的手术刀
●本报记者 周远征 重庆报道
“看看这里,我很繁忙,”2009年,新中国60年大庆前夕,作为老朋友,重庆市市长王鸿举来到美国福特汽车总部,在180度视野的宽大玻璃窗前,他看到了福特汽车CEO兼总裁穆拉利热情洋溢的笑脸,“不过,它们(通用和克莱斯勒)不行了!”言语中穆拉利满含自信。
福特圆舞曲“FORD AND CHINA ROCK!” 9月23日,在印度,穆拉利为即将上市的战略小车FIGO亲手揭开幕布;9月25日,在中国,穆拉利出现在长安福特马自达新工厂奠基仪式上。中国和印度素有龙、象之称,都是当今全球最活跃的经济体,而福特恰恰把重生的希望放在了这些地方。 9月25日,在中国重庆,《中国经营报》记者见到了穆拉利:“对于福特汽车的未来发展,印度市场和中国市场一样重要。” 随着FIGO下线,福特预期在印度的产能能够逐步释放。最近,福特追加投资5亿美元,希望将印度工厂在2010年的产能提高到20万辆。目前,印度工厂已经由福特绝对控股。当然,这与福特在中国内地的投资相比,还只是“毛毛雨”。 几乎同时,中国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新工厂开工建设,虽然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4.9亿美元的投资,福特并非拿出真金白银,而是由长安福特马自达来实施投资建设,但这其实是建立在长安福特马自达在中国持续多年赢利的基础上。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福特在中国的投资已经高达23亿美元,远远高于福特在亚洲任何一个国家。 在《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笔记上,穆拉利写道:“FORD AND CHINA ROCK!”(福特和中国一起起舞)。在福特的全球布局中,是中国和印度让福特欣然起舞。
品牌出售
“GOOD JOB!” “GOOD JOB”,交谈中穆拉利始终不忘给对方以肯定,不过对于自己工作的评价却显得中规中矩。“对于在出售福特品牌资产以及与工会谈判中的我的作用,我没有任何评价,我只不过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情。” 2006年9月,“门外汉”穆拉利的到来令业界惊奇。此前的37年,他几乎只与飞机打过交道(1997年穆拉利担任波音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任波音信息、空间及防务系统集团总裁,负责波音的防务、空间和政府事务)。人们看不到他有什么独道之处。不过,也正是他发现了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自于扩张状态的福特的危机,拥有众多品牌的福特已经无力支撑公司全面发展。 在阿斯顿·马丁诞生的90多年的时间里,居然从未盈利,这家公司曾经八次濒临破产。2006年,在福特巨亏126亿美元的情况下,穆拉利坚决表示出售阿斯顿·马丁,而这也成为“ONE FORD”的第一步。 在出售阿斯顿·马丁福特获得了9.25亿美元后,捷豹和路虎也被列入了出售计划。实际上,他们当时并非必须出售,彼此的福特亏损正在减少。不过,穆拉利坚持了出售计划,让原本估价在15亿~20亿美元的捷豹和路虎卖出了23亿美元的高价。 很快金融危机开始在全球蔓延,而卸掉包袱的福特每年得以减少了几十亿美元的亏损。曾经冷眼旁观穆拉利大甩买的美国其他汽车巨头只能够买后悔药。
“ONE FORD”
前路亦艰辛 不过,现在的穆拉利显然还没得到喘息的机会。 虽然2009年二季度福特业绩看上去很美,净利润达23亿美元。但是,美国资深汽车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得益于美国政府推出的旧车换购计划;另外一方面,这样的业绩也与福特汽车信贷近期减债措施获得的34亿美元收入有关。 面对质疑,穆拉利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现得信心十足:“我们现在正在做各项工作来保证2011年现金流为正,这包括不断投入资金对新产品进行研发。福特是唯一没有延缓产品开发的公司,不断地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提供他们预期的产品。而像在中国这样的重要市场,我们每年都会投入新车。” 在美国市场,福特、林肯与水星品牌的市场份额上升了2个百分点,至16.4%;在加拿大,福特品牌50年来首次成为加拿大6月汽车销量冠军。 穆拉利的自信表现,也在感染着福特团队,主政中国市场十年之久的原福特全球副总裁程美玮颇有感触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这一年,新车、新发动机都在不断推出,福特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 穆拉利的全身心投入是否会收获福特汽车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page split---|
案例二
因金融危机而被推进急诊室的克莱斯勒,原本以为能借美国政府和菲亚特等之手“起死回生”,不过它似乎遭遇了一场“医疗事故”。
克莱斯勒:“意外”的医疗事故
●本报记者 周树远 北京报道
金融危机一年间,虽然克莱斯勒,这个底特律“受灾”最严重的企业有过几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但不幸的是,这样的消息总是甫一出来就被成堆的坏消息给淹没了。
日产终止了与其合作开发汽车的计划;因合同问题与供应aihuau.com商或对簿公堂……日前,由于美国汽车市场持续疲软,克莱斯勒CEO吉奥·马奇奥尼(Sergio Marchionne)将克莱斯勒的销售数据形容为一场“灾难”,“与此前预期相比,克莱斯勒集团的重组事务更为艰难……”全线告急 也许是感觉到当下克莱斯勒急需利好消息来提升信心,原本计划将在2009年11月份对外公布的“五年规划”,其中一些细节被克莱斯勒提前“泄密”。 日前,据克莱斯勒美国方面透露,克莱斯勒未来的新产品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克莱斯勒品牌将主打豪华车市场,新车型的市场定位至少要高于林肯和凯迪拉克;道奇品牌将主打运动休闲市场,在北美以及全球市场继续以多功能运动型轿车和Cross车型为主;而Jeep品牌则将继续主打紧凑型SUV市场,未来产品开发重点继续以中小型城市SUV为主,尺寸大小将会和现有的指南者和自由人相似。 但在新产品战略面前,克莱斯勒却好像很难打起精神,这是为什么呢? 8月底,日产汽车宣布将结束与克莱斯勒的汽车开发合作关系,该行动意味着克莱斯勒到2010年在北美和欧洲销售日产开发新款小型车的计划失败。 一个月后的9月底,克莱斯勒遭到了一家名为蒙塔塑料(Montaplast)进气管供应商的起诉,理由是克莱斯勒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数量下单,并且没有按合同要求重新谈判价格。蒙塔塑料称,克莱斯勒实际下单量大减,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他要求克莱斯勒支付500万美元的赔偿金。据了解,蒙塔塑料和克莱斯勒之间签署了一个很特别的合约,合约规定,当克莱斯勒要求蒙塔塑料所供应料件的规格和数量发生变化时,蒙塔塑料和克莱斯勒必须就价格进行重新谈判。蒙塔塑料的律师表示,该事件目前仍在处理中。 克莱斯勒CEO吉奥·马奇奥尼感到了来自外界的强大压力,由于9月份克莱斯勒的销量继续大幅下滑,预计未来的具体重组进程将“进展缓慢”。不堪往事 由于近几年国际油价高企和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囿于固有战略、继续倚重高能耗汽车的克莱斯勒市场份额被日系和韩系汽车蚕食严重,而2008年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更让克莱斯勒不堪重负。2009年4月29日,克莱斯勒与债权人的谈判无果而终,4月30日,无奈之下的克莱斯勒只得申请破产保护。 2009年6月,破产重组的克莱斯勒与菲亚特达成重组协议,菲亚特初期将拥有新克莱斯勒20%的股份,在实现合同规定的目标后,菲亚特将拥有新克莱斯勒公司35%的股份。此外,在还清公共债务的前提下,菲亚特还可进一步提升持股比例,以实现绝对控股。至此,克莱斯勒变成了一个由美国政府和菲亚特直接管控的企业。 “日产终止与克莱斯勒的汽车合作开发协议,当然是受到克莱斯勒与菲亚特重组的影响。”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日产原本是希望借克莱斯勒的渠道将更多的小型车打入北美,“但菲亚特的加入让日产看到了未来业务的不确定性。” 由于受破产重组影响波及,克莱斯勒销量迅速下滑,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克莱斯勒销量大跌25%,直接跌出了全球车企销量排行前十名。前路不明 宣布破产之后,最常挂在克莱斯勒嘴边的一句话是:“克莱斯勒将获得新生。”但被美国政府和菲亚特接管后,克莱斯勒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回暖现象。 “破产重组后,克莱斯勒元气大伤,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渠道,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贾新光说,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克莱斯勒将部分资产出售给菲亚特之后,并没有得到这个新东家的太多帮助。 此前有消息称,由于菲亚特已确定将与广汽成立合资公司,因此克莱斯勒将搭上这个顺风车,间接与广汽实现合资,并称双方将在湖南长沙合作生产克莱斯勒旗下最知名品牌Jeep车型。不过克莱斯勒似乎高兴得太早。据克莱斯勒(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就算我们想,也得征得菲亚特的同意。菲亚特自己的车在中国生产的问题还没敲定,不可能让克莱斯勒跟广汽落地生产。” 两年的“单身生活”,让菲亚特中国尝尽了苦头,直到遇到了广汽。不过这对新婚夫妻现在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包括观念、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融合问题。因此克莱斯勒能做的只有等待。 “两年内不会在中国建立新的大型合资工厂。”克莱斯勒(中国)的一位负责人无奈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卖好进口车,加强与东南汽车的技术合作关系。”是近一段时间克莱斯勒的主要工作。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此期间克莱斯勒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越落越远,但为克莱斯勒制定了“五年规划”的吉奥·马奇奥尼却不这么认为,正在积聚能量的克莱斯勒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爆发。只不过,留给他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
案例三
通用:艰难的整形术
●本报记者 薛凌 上海报道
“2030年,我们将依然保持创新的领导地位。”通用(中国)总裁兼董事总经理甘文维(Kevin Wale)一下子把计划排在了20年后。他更愿意畅想“2030”,而非沉重的“2009”。不过通向未来的路在哪里?答案却并不唯一。
精简,全面瘦身 “有媒体报道我们裁员了,其实那并不是事实,只是有部门合并了,我们还在正常工作。”通用(中国)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不过,裁员却发生在通用美国总部。 日前,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韩德胜宣布,新通用计划要求400多名美国高层管理人员退休或辞职,占到目前美国高管总数的35%以上。在美国本土的组装厂从43个减至37个,品牌减少到4个,经销商网络也在精简。 经过40天的调整,通用汽车终于走出破产保护,新通用汽车公司已于7月10日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不过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目前通用汽车正在进行全面“瘦身”,在品牌上,只保留下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和GMC四大品牌。不过,品牌出售却并不顺利,欧宝出售引发了通用技术来源的疑问;悍马叫卖数月依然待自闺中。除了萨博,庞蒂亚克、土星等其他品牌都未有买家表示感兴趣。 日前通用表示,如果不能为土星品牌找到买家,也许就会结束该品牌的生命。改善,有待时日 PowerInformationNetwork(PIN)近日发布调查显示,2009年8月份的前半个月,北美市场上,通用汽车市场占有率下降迅速,相比7月份的北美市场猛跌了12.1%。 受经济衰退影响,通用汽车在欧洲销售依然疲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尤为严重,2008年销量达40万辆的俄罗斯市场也大幅萎缩。最近数月,只有亚太地区有所改善。 连韩德胜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在接受CNBC电视频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9月迄今的销售非常疲弱,但他预计美国汽车市场2010年将略有好转。 据外电报道,通用集团9月23日发表声明表示,为了帮助供应商缓解现金流压力,同时改善供应商关系,通用将缩短供应商货款结算周期。通用发言人Dan Flores称:“每周支付货款可以帮助供应商免受现金波动带来的影响,此举是为了实现我们之前改善供应商关系的承诺。” 面对业界关于这将加大供应成本的质疑,Dan Flores解释说:“这是一个长远的投资。在将来两到三年内供应商把下一代的先进技术提供给通用时,通用就会尝到甜头。”难道通用只有等待?
对于通用当下的改革,安永全球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麦高·汉雷(Michael Hanley)没有直接发表评论,“这不是一个公司的问题,在过去一年中,北美汽车制造商转型很巨大,包括调整经营结构,降低成本。但是复苏要取决于美国消费者是否重新打开钱包,但要让美国消费者恢复消费信心,这还要等上几年的时间。”中国,唯一依靠 相比全球,甘文维更愿意说说中国市场,“过去几个月,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包括与一汽成立合资公司,收购五菱品牌,在安徽建试车场及ONSTAR信息系统的建设……甘文维忙得不亦乐乎。 2009年8月份,通用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为152365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12.7%。其中,上海通用8月份汽车销量63303辆,较上年同期增长99.6%;上汽通用五菱8月份汽车销量88711辆,较上年同期增长122.6%。甘文维称,中国2009年的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1150万~1200万辆,高于2008年的910万辆;预计通用汽车2009年在华整体汽车销量将较2008年增长逾40%。 除将通用国际运营部(GMIO)总部迁至上海、与一汽集团成立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外,还将收购广西柳州五菱集团所持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通用回购德尔福也获商务部有条件批准。显然新通用要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中国市场。 9月,通用汽车与上海通用就在美国凤凰城正式签署了一项出口协议。通用汽车将通过上海通用向中国市场出口总额为6.07亿美元的汽车产品,包括涵盖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个品牌在内的整车产品以及其他零部件和机械设备等。 不过,通用(中国)要拯救通用汽车于水火,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