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 流程持续优化改造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BPR与ERP应用的结合只是一个开始

  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18世纪的产业革命,手工作坊向工厂生产方向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时代跨入到工业经济时代。在工业经济时代,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以实

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基本的运营目标。企业以“劳动分工”理论为指导组织生产过程,与之相适应的是“科层制”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IT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的革命,并由此引发了今天企业管理领域以业务流程

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和企业资源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应用为核心内容的一场新的管理革命。

BPR:风靡全球的“重组”革命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一切构成了影响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股

力量: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简称3C)。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规则和“科层制”管理模式已不能使企业适应以3C为特征的外部环境,甚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

生存。问题的关键不在工作本身和工作的人,而是在整个流程的结构和企业发展的着眼点,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BPR的核心

BPR是1990年最先由美国前MIT教授Michael Hammer在“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But Obliterate”一文中提出;后来Michael Hammer与CSC Index的首席执行官James Champy于1993

年发表了《公司重组:企业革命的宣言》。此后,BPR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像一股风潮席卷了整个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并大有风靡世界之势。

根据Hammer与Champy的定义,“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地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

性地(Dramatic)改善”。

在这个定义中,“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是应关注的四个核心内容。

根本性表明业务流程重组所关注的是企业核心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的工作?”、“我们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方式做这份工作?”、“为什么必须是由我们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份工作?”等等

。通过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的仔细思考,企业可能发现自己赖以存在或运转的商业假设是过时的甚至错误的。

彻底性再设计意味着对事物追根溯源,对既定的现存事物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及忽视一切规定的结构与过程,创造发明全新的完成工作的方法;它是对企业进

行重新构造,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改良、增强或调整。

戏剧性意味着业务流程重组追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进行重组就要使企业业绩有显著的增长、极大的飞跃。业绩的显著增长是BPR的标志与特点。

最后,业务流程重组关注的是企业的业务流程,一切“重组”工作全部是围绕业务流程展开的。“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将

企业的业务过程描绘成一个价值链(Value Chain),竞争不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业务流程)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

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BPR的原则

一般来说,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主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BPR强调管理面向业务流程,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从而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应速度。

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BPR要求理顺和优化业务流程,强调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并从整体流程全局最优(而不是局部

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消除本位主义和利益分散主义。

3.建立扁平化组织。BPR要求先设计流程,而后依流程建立企业组织,尽量消除纯粹的中层“领导”。这不仅降低了管理费用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的运转效率及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4.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BPR要求权力下放,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地方,这要求业务处理流程上的人员素质整体提高,并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并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

流程的成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5.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合企业业务流程。当前时代的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供应商、企业制造车间、分销网络、客户组成一个企业紧密的供应链)与另一个

企业供应链间的竞争,这要求企业在实施BPR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要对客户、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尽量实现企业与外部只有一个接

触点。

6.利用IT手段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在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时,要尽可能利用IT手段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协调分散与集中之间的矛

盾。

 

ERP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ERP的概念是90年代初由Gartner Group Inc.公司提出的,它的发展经历了从60年代的开环MRP到70年代的闭环MRP,再到80年代的MRPII,最后发展为90年代的ERP。

ERP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面世的,在ERP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

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考虑了企业为了适应市

场需求变化,不仅组织“大批量生产”,还要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在这两种情况并存时,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定计划。

ERP的核心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1.对供应链资源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

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

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突破了MRPII仅对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局限性,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

争的需要。

2.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

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

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

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

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变化不断加速,客户需求呈“个性化”发展态势,企业依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应用ERP系统,

这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管理手段革命。

BPR与ERP应用:互为成功条件

BPR实施:早期项目失败的启示

BPR的“戏剧性”成就所设定的目标包括:将生产周期缩短70%,成本降低40%,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和总收入均提高40%等。但早期的BPR项目大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走向失败。原因有很多方面

,但其中有一点就是没有应用IT技术手段。

虽然企业实施BPR可以理顺业务流程,但在优化业务流程时,如果离开IT手段,实施BPR的很多原则往往是困难的,这必然会影响BPR的效果甚至导致BPR项目的失败。可以想象,没有信息在流程上的

连续传输,要消除信息重复录入和处理等无效劳动是不可能的;没有信息共享机制要想将过去的串行业务处理流程改造为并行业务处理流程也是不可能的;没有信息系统要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

执行的地方也是很难的。

尽管我们不能将早期BPR实施效果不佳或失败项目的原因都归结于未能有效利用IT技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应用IT技术实施BPR必定会影响BPR的效果,因为离开IT技术,实施BPR的很多原则

难以实现,这无疑会影响BPR的效果,效果差到一定限度也就意味着项目失败。我们可以从很多BPR成功案例中都应用了IT技术这一点上得到启示。

BPR主要是规模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管理进行改造的需求(当然BPR的思想适合于任何企业管理甚至政府管理),而规模化企业在管理领域应用IT技术主要是ERP系统的应用,因此,我们可以说:BPR

的成功离不开ERP系统的应用。

ERP应用:面临“IT黑洞”的危险

计算机是在6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先进性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与管理创新。人们预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然而事实表

明,在90年代以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可见的经济效益。

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整个80年代,美国企业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IT)应用上投资了1万亿美元。尽管投资巨大,但白领人员的生产率在整个80年代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1975至1985这10年期间,蓝领工人数量减少了6%,实际产出增长了15%,表面上看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1%。但在这同一期间,白领工人数量增长了21%,与实际产出增长15%相比,生产率下降了6%

。这些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而众多的企业则认为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投资掉进了“黑洞”。

另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80年代,我国企业在应用MRPⅡ系统方面已投资过80亿元人民币,但是应用成功率不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

由于众多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一些企业开始与研究机构合作进行这类问题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就是MIT自1984年开始,直至1991终告结束的一项称之为“90年代

的管理”的研究报告,该项研究调查了IT应用对各类机构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应用没有成效的企业大多是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流程,而成功的企业在应用IT的方式上则考虑到计

算机化管理的特点,并对手工业务处理流程做了很多改变。该项研究将企业应用IT的水平划分为以下五个级别。

第1级:本地化应用。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地应用在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如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库存管理部门等,以实现单项业务管理的计算机化和提高工作效率。

第2级:集成化应用。当一个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入成熟期时,他们会认识到需要将各个独立运行的系统联接到一起,如通过共享数据将财务与生产系统集成一体化。

第3级:业务流程重新设计。在应用信息系统前对企业手工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改造或调整,以适合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与计算机化工作方式的要求,而不是简单地模拟手工业务处理规程。

第4级:业务网络重新设计。重新设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处理过程,即对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第5级:业务范围重新定义。通过信息技术应用重新审视和调整业务范围。

从第1级到第2级是一个自然发展的渐进过程,一般发生在开始应用信息技术的一段时间之后。遗憾的是,这一阶段的收益也无疑是一个缓慢过程,企业一般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潜能。第3

、4、5级则是革命性的变化,这些级不是从现有的工作方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而是注重对人们已习惯的原有工作方式与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改造与设计,然后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新的工作方式的

能力。第4级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而第5级则是在更深层次(业务战略)上进行公司重组。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企业ERP系统应用成功至少需要对企业内部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组。

 

BPR与ERP应用:走向结合的必然

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和应用ERP系统本是毫无关联的两件事,一是关注管理思想,一是关注技术手段。BPR的提出是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其本身与ERP系统的应用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早期ERP

系统在企业的应用,人们也没有明确的意识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但是人们在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改造的实践中,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进行企业管理模式改造的BPR离不开ERP系统的应用,并通过ERP系统应用支撑新的业务流程。可以说,

在BPR从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不考虑信息系统的应用一般是难以达到对管理业绩的戏据性改善目标。要想靠ERP应用改善经营,需要对企业原

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不做BPR,ERP应用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企业实施BPR和应用ERP在设定的绩效改善指标方面大多是相同的,而两者又几乎是对方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BPR和ERP应用走向结合不仅是必然的,而且在改善企业管理绩效方面达到“双赢

”的效果。

BPR与ERP应用相结合:现代咨询产业的掘起

BPR与ERP应用的结合最终变成了企业管理改造工程,而完成这项工作则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就是专业咨询顾问为企业所提供的专门服务。这一方面实现了传统咨询业向现代咨询业的转变。传

统咨询业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MBA为主体,而现代咨询业则是以管理理论加IT技术为基础,以复合型人才为主体。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现代咨询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目前的管理咨询公司分为几大类,但其发展过程中不论是本土的咨询公司还是“洋咨询”公司、不论是综合性管理咨询公司还是从事某一专业领域(战略类、人力资源类、营销类)的咨询公司都呈

现出了向IT靠拢的趋势。与此同时,从IT业起家的一些专业型软件研发公司、数据库研究企业(ORACLE)、IT制造型企业(IBM)均向信息化咨询服务业务领域积极拓展其业务,在IBM全球2002年度

总收入中,其客户服务事业部的收入已经占到了整个IBM公司的33%,从事信息化服务的员工人数超过10万人,为IBM在2002财政年度贡献了不少利润。

在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咨询过程中有一个误区

很多的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职位的员工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只要我们企业先聘请一家国际知名或者是国内经验比较丰富的管理咨询公司给公司作一个管理诊断,然后制定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

根据战略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定适合新业务的工作流程(BPR),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再购买国内外知名的ERP软件或者请一家软件公司定制开发一套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ERP系统,进入实

施、试运行、正式运用ERP系统,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企业就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阔步前进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因为现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政

策环境、行业环境均处于变化之中。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人员、制度、产品结构、发展目标也在为了适应企业外部环境而在不断调整中。所以,本人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有目光远大的发展

 持续优化 流程持续优化改造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战略指导、需要有优秀的咨询公司长期服务、需要有BPR和ERP从制度上和技术上支持,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有一种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也就是为了企业在市场上立足,我们应该树立一种观

念,让公司从总经理到业务员上上下下的所有员工贯彻应该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持续优化改造的思想。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合伙人熊浩认为流程持续优化改造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4828.html

更多阅读

持续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航天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总会计师刘晓晖:持续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作者: ■本报记者周慧洁 2014.8.15中国会计报风险管理基础建设是每个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软硬环境保障,也是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能

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提升档案质量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质量是档案的生命,档案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档案重要作用的发挥。为此,每个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提升档案质量再上新水平。然而,提升档案质量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

车市3.15:规模提升背后的质量水平亟待提高

     2011年开始,国内车市增速大幅回落,但近2000万辆的年销售规模依然吸引着众多国际车企将发展重心向中国转移,市场竞争愈的加剧促使汽车企业竞争的重点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竞技的核心开始从快速推出新车与大规模建设渠道向

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企业新产品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

     新产品的决策是总体经营战略和市场营销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对企业将来的经营状况和前景有重大的影响。开发新产品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成长,经营得好的企业大多数

声明:《持续优化 流程持续优化改造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网友你的彼得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