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不仅仅是美国人炒作的发展概念,同时也是近二十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指向,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首先,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让全球各大公司虎视眈眈的同时,中国国内的企业必然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马歇尔8226;迈耶斯说:“中国公司如今在国内面临着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它们不得不有所动作。它们不得不具备全球规模”。其次,国家领导人多年来一直或明或暗的支持和鼓励中国的国有企业向海外扩张业务,胡锦涛总书记在17大报告中所提到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协调发展,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这些指导思想已经被写入《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蓝皮书》,而多年来中国在国际品牌建设的乏善可陈,尤其是在制造和消费品行业更是如此。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公司也积极的响应党的号召,除了中铝中石油的资源企业频繁动作以外,联想、TCL、海尔等消费电子品牌也不乏突破之作。但中间的成功之作寥寥,跨国收购已是缺乏国际营销能力的企业建立品牌的“快捷之道”。

再次,中国公司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是缺乏国际经验,市场营销和管理体系薄弱。要想和国外的竞争对手竞争,除了要把战火燃到对方的后院以外,也要在人力资源上与对手匹配,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邀请IBM的经理人员留任也正是基于如此考虑。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去年12月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获得的最宝贵财产是其世界级的管理团队和他们丰富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