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通过服务外包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和风险。服务外包产业被形象的称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我国服务外包这些年发展很快,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值得考虑。
1、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布局分散,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启动的“千百十工程”有望改善产业布局。为加快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能力,提高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2006年商务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启动“千百十工程”,具体目标是:在3—5年内建设十个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基地,推动100个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外包业务转移中国,并培养1000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大中型企业,全方位接纳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2、服务外包企业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欧美企业喜欢将整个项目外包,我国小企业根本难以承接,而印度企业优势明显。中国服务外包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较弱,印度企业能做到一个很大的团队在生产开发一个软件的时候,在保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数千人的团队在不同地区同时顺畅运行项目。
3、服务外包人才结构性缺乏,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尽合理。以软件产业为例,软件产业人才需求呈金字塔结构比较合理。而我国软件人才中位于产业高端的软件构架师、系统设计师严重短缺,处于中层的系统工程师相对过剩,处于产业基础的软件蓝领也很缺乏,从而出现这种不合理的“橄榄型”人才结构。我国每年培育了大量软件人才,但人才知识结构不太好,例如工程协调、系统分析、项目管理等能力不强,使得个人技能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4、市场不够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如服务合同内容不规范、履行不严格,服务质量难监控,行业标准缺乏,不正当市场竞争等,阻碍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虽然这几年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进步很大,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严重的盗版现象对IT服务业、软件开发、广告设计、工业设计、游戏动漫开发等服务外包业务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5、服务外包价值链处于低端水平,亟需向中高端转移。以IPO为例,许多中国企业承接的外包业务以底层编码、测试等低附加值业务为主要内容;以BPO为例,主要集中在呼叫中心、文件管理等劳动密集型领域,人力资源、金融、研究开发、财务会计等还处于开发阶段。服务外包本土承接企业力量还很弱小,担当中国外包服务出口主力的是外资企业,它们在华建立了独资形式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如中国惠普(中国最大IPO供应商之一)、简柏特大连公司(中国最早、最大的BPO外资企业,GE投资)、微软中国等。有专家提出:服务外包,中国要避免吃剩饭,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如果没有“三来一补”贸易,也很难有如今的“中国制造”。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只有苦练内功,才能从“吃剩饭”到“吃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