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凤凰一族”,记忆中的上小学、升初中、考高中是非常简单自然的事,除了高中要考取而且要分三六九等外,小学和初中都是就近上学,小学在村里,初中在镇里,没有的选也没人去选。离开家乡11年后,今年8月份恰好在孩子们要升学的当口回老家小憩,回母校拜望老师时不经意的闲聊却着实让我对农村教育的巨大变化感慨不已。
与中心城镇中小学校的蓬勃发展相比,身处农村的中小学只能用“穷困潦倒、凋敝不堪”八个字来形容。漫步在自己儿时曾留下过许多欢声笑语的校园里,诺大的校园与稀稀拉拉的学生形成了鲜明对比,空荡又憔悴,与记忆中小学和初中那种热闹与生机勃勃根本联系不到一起,初中如此,小学更差。截然相反的是,自己曾经就读的全县最好的高中却更加雄伟壮观,原先一幢4层的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两幢,设施更完备、学生也更多,县城的重点初中、小学同样如此,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基本的发展趋势是:教育集中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农村办教育正在被加速取代,农村教育已末路穷途。
诸多因素导致了教育“一枯一荣”的局面。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办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教育方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学校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城市市区,“择校热”让家长和孩子们怨声载道,表面现象是“上学难”,其实质则是“上好学校难”;在农村,由于区位优势的原因,好学校毫无例外的都在中心城镇,这些处于中心城镇的学校对于优秀教师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更进一步加大了优秀教师纷纷跳槽的动力,教师资源在农村的加速流失使得农村教育质量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教育发展的根基因而被摧毁。然而,这并不是坏事,理性的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这反而是长期被诟病的“办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教育方略在农村教育实践中的重大收获,尽管这种收获是副产品。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总体水平一直偏低,偏远的农村甚至还存在适龄学童无学可上的现象,与中心城镇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缓慢发展的农村教育如果继续提供低质量的教育服务反而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而且这种影响还是长期而深远的,与其如此,加速淘汰农村教育走教育集中化的道路不失为明智之举。从必要性及可行性角度来分析,首先,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国策在最近10年内显著的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小孩数量的快速减少使得农村中小学新入学学生的数量锐减且呈现加速下滑趋势,如果不走教育集中化的道路,很多学校在不久就会面临无生可招的绝境。其次,由于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大量的农村家长有条件、有意愿让自己的后代接受更好的教育服务,农村学生开始不断涌进中心城镇的中小学,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地处中心城镇的学校人丁兴旺、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后,经济发展以及交通的便利,使得教育集中化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前是穷,住不起校,现在可能正好相反,反而担心学校的食宿条件不好;以前是交通不便,教育分散在各个乡村有它的必然性,现在交通便捷,空间距离在县级区域内基本可以被忽略,教育的集中化因而便是大势所趋。
从个人感情上讲,农村教育的凋敝多少让我有些伤怀,但从发展角度来看,教育集中化将明显地提升农村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服务质量,这无疑是重大的历史进步。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生源锐减,农村学校之间在走互相合并的道路,仍然在做抵挡历史潮流的垂死挣扎,简单合并虽然解决了暂时的学生数量不足问题,但于提升教学质量这个根本点却毫无益处,与其如此,何不如索性我们就加快教育向中心城镇集中化的步伐,一步到位。可能的矛盾是,生源减少以及教育集中的双重压力会带来对教师数量的需求降低,如何妥善安置富余教师的工作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