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新闻,有一则新闻引起我极大兴趣,大意是:我国目前居民储蓄存款达到20万亿,所以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很大,因此,应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拉动人们消费.
初看这则新闻是一喜,细想起来却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为什么呢?你仔细分析一下,这里只给了一个总量,看起来是很大,20万亿阿。但你如果再想想,我国是多少人,每个人能摊多少;再细想,这20万亿储蓄结构如何,都是居民储蓄存款吗,有多少是公司(企业)转存的,是每个人平均分配这个数目,还是20%的人占据了80%的存款,等等问题,细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个理由根本不支持这个结论。我们现实中是有消费能力的没有了消费意愿,有消费意愿的却没有消费能力。 由此想到在经济和管理活动中常出现的一些统计陷阱,这些统计数字要么统计口径有问题,要么解释有问题,经常被某些人出于不同目的来扭曲,形成所说的统计陷阱。在这里我初步探讨一下常见的统计陷阱,以便于我们在管理咨询工作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发现公司存在的真正问题。一、样本存在偏颇 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报道说:某某学校MBA毕业生平均收入多少。这往往成了各个学校招生的一种宣传手段。我们知道这些数据来源于抽样统计,但问题在于这些抽样是怎样获得的,是随机还是有选择的进行抽样的。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数据是否真实,因为人们愿意填写自己真实收入的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不愿或者有虚假陈述的可能构成这个调查的一个样本。二、平均数的有意误用 我们知道如果打算在某个地方要开一家超市或者百货商场,需要对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进行调查,但如果对相同对方人均纳税情况进行调查时,这个平均收入状况会出现很大差异。原因何在?实际上在于我们对平均数这个概念的有意无意的误导。平均数实际还分为均值、中位数和众数。当希望得到的数据较大时,我们经常使用均值的概念,就像开始统计国家居民储蓄状况一样,用均值会使我国单个家庭的储蓄数变得相对较大。如果希望数据较小时,使用中位数的概念,考虑我国收入结构的不平衡,中位数能使数据显得较小。众数则是在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也可以作为平均数的代表。三、统计图形误导 我们在作战略项目时,经常要用图表来宣示行业发展状况。在这里图表的技巧就能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比如你统计某个行业在1年内每年增长10%,如果纵轴从0开始,那给人的感觉虽然是上涨,但并不令人振奋。但如果从一个比较大的数目开始,那增长曲线看起来更能打动人。而如果改变纵轴的刻度,比如缩小到1/10,那产生的效果将是惊人的。很多公司经常用这种图表画法的调整来打动投资者。 平面的图形更加容易欺骗人。比如某个国家的收入对比,如果相差一倍的,放在直线图形中只不过是一倍的差异,但如果用平面图形显示,就会放大几倍。四、统计资料与结论不匹配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某些房地产公司的财务调查或者申明中说,我们公司的利润很低,我们不是奸商,因此,我们要涨价。比如某些房地产大佬就声称,房地产公司利润只有百分之十几,而且要分摊到几年。但实际上他讲的是项目利润率,而不是投资利润率,因为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率极高,杠杆效应明显,这样一算就大大超过绝大部分企业了。五、混淆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所谓“相关”指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但它有很多种类型存在。一种相关是由于机缘巧合存在的,有时你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证明某种结论,但换一种又证明不了,这时你可能丢掉不利的,保留有利的。联合变动是另外一种形式,但无法确定那种是因,那种是果。还有一种是变量之间相互没有影响,但存在着显著的相关。而一些人出于某些目的就有意混淆或者操纵数据。 当然在经济和管理活动中还存在其它种种统计操作手段,下次再进行探讨。那么有没有好的办法来预防或者排除这些操作呢?我认为可以通过5个步骤来判断。一、谁说的二、他是如何知道的三、是否遗漏了什么四、是否有人偷换了概念五、资料是否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