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引爆了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现在经济危机已经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蔓延到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的危机使企业面临收入下降、利润下滑、库存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经济危机使得企业所处的社会和行业环境在短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那些缺乏准备无法适应的企业而言是危机,对于有准备的企业来说,其中同样蕴含着机遇。
一、低端/低成本产品走俏
经济学中著名的土豆效应(又称“土豆悖律”),是指在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无论经济处于什么状态,人总得吃饭,有钱吃好的、贵的,缺钱可以吃差些、便宜些的食品。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用于食品消费的钱会压缩,但食品总消费量不可能减少。土豆在食品中属于低档、便宜的食品,当人们收入减少后,就会去购买价格便宜的土豆,进而在整体上导致对土豆需求的旺盛,从而推进土豆价格的上涨。经济危机对于土豆这样能满足客户基本的主要需求的低端产品就是机会。低端产品给客户带来的成本/支出降低的好处。经济危机通过降低客户购买力/购买意愿,改变购买标准,使得更多以往的中高端客户转化为中低端客户,扩大了低端产品的细分市场容量,给低端产品带来机遇。 2008年,沃尔玛(而非高档购物连锁店)宣称其10月份零售增长占到全美除汽车和餐饮业外零售增长的一半,正是“土豆效应”在发挥作用。 除了经济型酒店意外走强的出租率印证了“土豆效应”外,一些大众化的平价小餐饮也意外受到市场的热捧,再次论证了“土豆效应”的存在。二、新的客户需求
经济危机在以土豆效应等方式促进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的同时,还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例如,在经济危机中,我们常可以发现以下三类需求的增长:1、新功能拓展;2、内部管理能力提升;3、国家投资带来的需求增长。 “新功能拓展”代表着企业/个人进攻性获得,其目的在于获得市场/客户的更多认可以渡过危机或更好的挤占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例如,个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更高学历的深造;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更多/高级需求开展市场调研、技术研发或引进等。 “内部管理能力提升”代表着企业/个人防御性获得,其目的在于从内部着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例如,个人进行财务管理,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流程优化等。 在经济危机中,国家往往加大对某些行业的投资和政策引导,以达到促使整体经济尽快复苏的目的。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和政策优惠必然带来新的机会。例如:铁路基建不但带给钢铁、设备、施工企业商机,给延伸的相关IT系统集成、管理软件、技术服务和区域经济都带来机会。
三、行业整合机会增加
在经济危机中,未做好应变准备的企业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可能间接加速中国某些行业的洗牌。这些面对危机的企业可能是中小企业,也可能是扩张过渡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无法抵御“严冬”而纷纷走上被并购或抱团取暖的道路。对于那些准备好的企业,尤其是拥有充沛现金(融资渠道)的企业基本上都具备相当的“耐寒”能力,对这些企业意味着合适的并购机会,意味着可以通过并购,整合资源,增加自身的研发实力和产品的多样性,从而在这个行业中迅速实现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