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券实质上不过是一种代替货币的支付方式,只不过因其发放(使用)对象不同、使用方式(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一定差异。政府利用消费券应对经济危机,其根本原理是在于通过消费券间接降低了消费价格,由此促进可使用消费券的产品的销量增加。
根据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产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有不同的供给和需求数量,由此形成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就是供需平衡点,既在该价格上,社会供给量等于社会需求量,形成供需均衡。一般的产品都存在价格上升时需求下降、供给上升的现象,如果使用消费券,相当于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的实际价格下降,需求量自然上升;对于生产者而言,销售价格并没有上升或下滑,因此社会供给量不变。这样,在社会供给量和厂家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了新的需求。因此,在理论上,使用消费券应对由于需求不足带来的经济危机是有效的。但是这并不等于消费券就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万灵药。因为如上所述,消费券本身不凭空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而只是将由于价格较高而被压抑的本来就存在的消费需求释放了出来。
因此,政府使用消费券应注意进行消费者/市场调查。主要包括目标产品选择、目标消费者选择、消费券领用环节优化等。
首先,在设定可用消费券的目标产品时,应根据对产品特性、消费者偏好进行定性分析,或通过市场调查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消费者对价格而非其他要素敏感产品。用消费券促进需求更应针对那些价格弹性大的产品使用,即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敏感度高的产品,这样才能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例如,对于很多地方纷纷推出的旅游消费券,实际上一般来说有潜在旅游意向的人,往往经济能力较强。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百来元的旅游消费券还不如一份详细、精美的旅游产品宣传品更易有效激发消费欲望。与旅游产品相比,对于部分电子产品,消费券可能更容易带来需求量的爆发。在电子产品中,对于较常见的中小家电使用消费券促销效果更明显。
其次,由于不能遍地撒网,在选择发放消费券的目标消费者时,应进行整体战略设计。根据产品不同,可以根据消费者偏好、历史消费数据依据价格弹性等进行消费者细分,确定主要消费群体、消费者来源地/消费地,根据经济发展、运输条件、消费潜力、消费习惯变化确定本阶段和未来消费市场发展重点。使消费券不但对眼前的中短期,而且对未来较长时间的消费产生引导作用。
最后,在消费券的领用环节应该注意优化。随时注意对消费券的领取和使用意向等进行搜集。例如,某地采用排队领取方式发放旅游消费券。但是一般有潜在旅游意向的人,往往经济能力较强、面子感也足,他们愿意花挤在人群中排队的概率较低,排队抢夺旅游券最凶的人不一定是最想去旅游的人,用各种方式享受免费收益的概率更大(例如:倒卖消费券、有亲属在消费券使用地点周围)。
因此,消费券的设定和使用各环节一定要慎重,要像导弹一样精确,而不要刘海撒金钱,浪费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