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恋触动人心句子 政策“微调”触动浙商神经



9月份浙商信心指数为7.3,相比8月份下降1.0,属“较为乐观”。

《浙商》记者 白友文

《浙商》杂志向100家样本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最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1份。统计结果显示:对经济环境及当前企业经营状况的研判中,有45家企业表示“乐观”,占比55.6%;有27家企业表示“一般”,占比33.3%;有9家企业表示“不乐观”,占比11.1%。依此计算,9月份浙商信心指数为7.3,相比8月份浙商信心指数,直降1.0。通过比较7、8、9三个月的信心指数数据,可以得出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存在着巨大的波动性,反映了企业家对宏观经济难有清晰认识的阶段性特征。

从结构上看,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一般”判断的企业所占比重在增加。8月份,仅17.2%的企业选择“一般”,而9月份这一比重则占到了33.3%,增幅近一倍。而根据我们前面多期的调查了解看,选择“一般”选项的企业,大多是因对宏观经济走势难以做出明确判断。倾向性上来看,企业对经济走势的判断表示“一般”,虽带有中立性色彩,但在事实上这一观点更倾向于表达对经济走势的“不乐观”心态。“许多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订单,竞争激烈,我们必须做好长期艰苦斗争的准备。”一家饰品制造企业在问卷中写到。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当前显现出回暖迹象的经济形势,仿佛刚破土的嫩芽,虽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却也难免有对风雨交加的隐忧,企业家对宏观经济走势的迷茫、彷徨,恐怕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百家企业调查

“招工难”要从产业结构本身找问题

当学者及社会大众对经济走势尚且迷茫的时候,众多地区近段时间却出现“招工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招工难”是否跟经济复苏存在着必然关联?

  近半数被调查企业存在“招工难”

被调查的81家企业中,有37家表示近段时间出现了“招工难”问题,占比高达45.7%。这个比重,充分印证了许多地区“招工难”的现实。

在浙江温州,企业缺人却招不到人的现象更为严重。“温州企业缺人现象严重,不断有老板打电话过来,找我们替他们想办法。”温州市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下称“温州职介中心”)副书记王瓯翔告诉现场调查的《浙商》记者。

据王瓯翔介绍,单从温州职介中心的统计看,温州今年1-8月份的用工缺口就高达12万人。《浙商》从浙江省发改委获得的一份调查数据则显示,温州市五大劳动力市场(职介中心、技工中心、鹿城、瓯海、龙湾),二季度企业登记招聘人数比一季度增加1.9万人,登记求职人数比一季度减少6.1万人,也就是说,二季度温州的用工缺口要比一季度多出8万人。

由(表一)我们可以看到,七八月份,温州用工缺口大幅升高,相比2008年的走势,属反常现象。“以前在这个时间都没出现招工难的,今年的情况,主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王瓯翔告诉记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记者在温州职介中心的调查发现,由于部分企业未能及时撤掉招工信息,企业的用工登记信息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真实用工缺口要比上述数据小一些。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性短缺”

记者在温州职介中心采访中,看到劳务中介桌面上的招工纸条,多为没多少技术含量的普工,而从记者拿到的8月份用工缺口的工种分布(表二)来看,温州的“招工难”,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普工荒”。8月份,职介中心统计的用工缺口为29272人,而(表二)中的十个岗位,缺口数达14712人,占比50.3%。

对81家企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各被调查企业根据企业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判断),劳动密集型及中小企业是本次出现用工难的主要主体,分别占比27.2%、39.5%。而大企aihuau.com业及高科技企业则很少出现这一难题。对存在“招工难”的37家企业的分析显示,这37家企业多分布在纺织、服装、零售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里。

从(表三)中我们还可以看到,29.6%的企业认为“招工难”是个别企业或地区的现象,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

外贸发达地区(如温州、义乌),由于受圣诞节前这段销售旺季的拉动,订单突发增多,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运作方式使得企业对于普工的需求量大幅上升,进而产生了这些地区的用工需求大增。而劳工的缺位(表四很直观地反映出了这一问题),使得供需矛盾进一步演化为了“招工难”。

 “招工难”≠经济复苏

“招工难”是否反映出实体经济已经复苏了呢?“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现在有事要做,否则不会招人。”王瓯翔这样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不得不承认,企业急于招工,是个积极的信号,至少代表企业有活干了。

在问卷中,我们也设计了关于“招工难”与经济复苏的关系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如表五):81家企业中,15家企业认为“招工难”反映了实体经济的复苏,37家企业认为“招工难”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复苏,另外29家企业表示“难以作出判断”。

“这可能是外贸企业圣诞节前的一个销售旺季,并不能体现经济的复苏。有的制造业通过自身的转型升级,企业有了新的战略目标,在人才方面需要调整和补充。”杭州一家钢铁企业在问卷中写到。

应对“招工难”

从(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到,留在城市里的求职工已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而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他们又难有相应的实力去内地招工。从操作或者实用主义角度考虑,要解决好“招工难”,需要企业与地方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

对企业来说,哪怕是小企业,如何完善用工体制是摆在当前的关键问题。据介绍,温州职介中心已经通过内地的17个劳动力基地广罗求职人员,并举办公益性招聘会,让求职的普通工人也能像大学生一样,跟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协商。

 记者手记

企业招工要有“善的竞争力”

9月4日上午,《浙商》记者赶到温州职介中心实地调查,发现现场的招工信息远远多于求职人员。

“大骗子”与“老油条”

“去不去?包食宿,工资1200元。”一位劳务介绍所的老板对着几个求职者说道。

“骗人的,”一求职者回话说。

 异地恋触动人心句子 政策“微调”触动浙商神经

“企业急着要人,怎么会骗人呢?”“好几次跟着你们去了企业,没几天就不要我们了,还说不骗人。”这是记者听到的第一段对话。

记者又去跟求职人员了解情况,“他们都叫我们‘老油条’,谁不想抓紧把工作定下来呢?”“都是骗人的,说好的待遇到了企业里就变样了。” 综合双方的说法,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群“骗子”,一群“老油条”,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使双方相互失去了信任,如此恶性循环,对各方都没什么好处。

地区“招工”竞争力

在跟记者聊天的求职者中,有几个是从广东过来的。“温州这边合同不规范,企业什么都按自己的来,广东的企业,比较遵守合同。”“温州的企业太会从我们身上控制成本了,这样下去,再过五六年,没人会来温州打工了。”一位王女士和她的老乡们用切身感受比较了两个地区的打工差异。

这给温州企业家们提了个醒:在跨区域流动越发便捷的今天,如何提高地区的“招工”竞争力?值得认真思考。如果没了这支求职队伍的支撑,温州老板们又如何更好地发展企业呢?

消逝的低成本时代

《浙商》记者在职介中心发现,80后或更年轻的求职人员占到了7成以上,他们留在城市发展的念头很强烈,“没有合适的工作,宁愿每天住5-15元的旅馆,我也要等下去。”一位姓孙的小伙子说道。这部分人,对工资或打工平台,已经有着相比老一辈打工人更高的要求。随着这部分人群在打工者中的比重的扩大,中国的低成本时代已走在终结路上。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新的观念,来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以目前“骗子”与“油条”的形式合作,肯定难以为继,最终只会丧了企业的性命。而本次“用工难”也给企业老总们敲响了警钟:企业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企图以压低劳工收入的方式来获得外部竞争优势,最终会让企业从内部走向瓦解。企业应该从“招工难”中得到教训:完善用工体制,跟劳工和谐相处,寻求异于低成本扩张的其他发展路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5120.html

更多阅读

如何维持异地恋 ,提高异地恋的成功率 异地恋成功率高吗

如何维持异地恋 ,提高异地恋的成功率——简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一种恋爱既要忍受相思之苦,又要担心恋人的移情别恋,那就是该死的异地恋。异地恋不仅成功率小,而且这种恋爱很折磨人,明明说好要长相厮守,最后却各奔东西,那么我们该如何维持

异地购房需注意的五大方面 异地恋的五大好处

异地购房需注意的五大方面——简介若是在几年前,到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去买一套房子,在多数人心里,这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想法,任你把投资回报说得天花乱坠,但许多人依然会摇头。而如今,看到二三线城市房产投资的丰厚回报,使得人们越来越关

异地恋加网恋该如何经营 如何经营异地恋

情感案例之:异地恋加网恋该如何经营倾诉:我和我的男朋友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但是还没有见面,是异地恋,我们每天都会通过短信的方式联系,在网上有见过对方的照片。但是我总觉得这种感觉不现实,我不知道这种成功率有多少,现在每天都处于

网恋和异地恋怎么才能成功 网恋和异地恋的区别

1.异地恋是硬来的爱情,成功率非常低。异地恋现在很多见,自然是有失败也有成功的,但从我们长期的数据统计来看,异地恋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而且随着恋爱时间的增长,异地恋的成功率低到一个几乎可以说必然会失败的程度。也就是说,短时间的异

和海外朋友谈韩寒 韩寒谈异地恋

我知道我的朋友一直是韩寒的粉丝,你曾经说过像韩寒那样长得帅各方面又做的很成功的人,是老天的眷顾。其实我对韩寒不了解,他的博文看过几篇,文字引人发笑,但不太能引人思考,反讽用的过多,建设意见太少,当然李承鹏的博客也是这个问题。我经常

声明:《异地恋触动人心句子 政策“微调”触动浙商神经》为网友手捧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