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成长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并发生演变的过程,过去的主流看法认为企业的成长就是企业的增长,也就是说企业在规模上的增加。例如,现在好多企业提出“做大”的口号与此是一脉相承,企业的成长主要体现在销售额的增加,员工的增加,产品线的增加,也就是说主要体现在企业的“量”的增长上。而更加显著的是,很多公司通过一些短期的、不能持续的方法实现收入的增加,如国际化扩张、并购,而不是通过基于核心业务的稳定的增长来获得。当我们更为详细的研究这几种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其公司的核心业务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增加,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首先我们看一下国际化扩张这种方式,国际市场上很显然存在着很多机会来获得企业收入的增长,但事实上在很多产业领域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在欧美日等成熟的市场上,这种竞争尤为激烈,而且会让企业同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面临着其他企业强烈的多点竞争,可能在短期之内,由于产品的价格优势等原因,会获得较为强烈的收入上的增加,但是由于海外扩张所带来的运营成本的急剧增加,企业实际所获得的利润率是很低的,从长期来看,企业所能获得的现金流可能无法支持企业长期扩张的需要,企业很有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另外,仅仅是在价格上与海外企业进行竞争很有可能是本企业陷入反倾销的调查危机,而此时企业又无足够的资源进行产品线的更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以创新的产品获得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企业必然会陷入成长的危机之中;再看并购这种方式,麻目的并购,可能会使企业在短期之内获得市场规模的扩大,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能力有限或组织架构尤其是企业文化上的不和谐使得企业的管理成本加大、客户流失而使得企业容易又陷入了另外一种危机。
另外一种看法认为企业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创新和变革上,也就是“质”的改善和提高,以适应环境变化的以及顾客需求变化的企业内部或可控资源及能力的改善和提高过程,比如说企业经营资源的性质变化,结构和流程的重组,人员结构的改变。从根本上来看就是企业素质的提高,表现为成本结构的改善、效率的提高、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成长路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企业外延式成长方式;另一种是企业以素质提高为主导的企业内涵式成长方式。前者注重量变,可能会带来企业素质的提高和降低,后者往往能够带来企业实质性的增长,因为企业是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顾客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和行为的改变,所以变化是必然的而优势是暂时的。所以企业在制定自己的成长战略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两条路径的综合平衡,不光是追求企业的规模的扩大,还要追求企业素质的提高,如果仅仅是通过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的较大的规模,但没有带来企业成本结构、效率和企业盈利能力等企业素质的提高,这种企业的成长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