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是好人还是坏人 好人多还是坏人多?——由博弈论说开去



 大家都知道,博弈论是二战后出现的一种理论,广为流传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囚徙困境”,说的是警察抓到了两名疑犯,把他们分开审讯,并分别向他们开了条件:如果两人都不招供(疑犯彼此“合作”),警方没有他们盗窃的证据,将以较轻的罪名各判处一年监禁。如果两人都招供(疑犯彼此“背叛”),两人都将各判处 10年监禁。如果有一人招供,而对方不招供,此人将被免于起诉,而对方将被判处最高刑期20年。

    其中一个疑犯会想:“双方要么招供要么不招。如果对方招了,而我不招,那么我将被判20年,我招了则被判10年。如果对方不招,我也不招,那么我将被判1年,但是如果我招了,我将被免于起诉。所以不管对方招不招,我招供都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一个疑犯也这么想。于是两人最终都做出了最“诚信”的选择——招供,结果两人都被判了10年。但是如果他们都“不诚信”地选择不招,则只会被判1年。

    诚信(做好人)的选择却不能带来最佳的结果,这就是博弈论讨论的问题。博弈论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也是讨论这样类似的问题。

    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两个人驾车回家,遇到暴风雪,被雪堆分别堵在了街道的两头。司机要么出来铲雪清除路障,要么待在车中。如果两个司机分别从两头铲雪(“合作”、“好人”),就能都开回家并分担劳动付出。如果只有一个司机铲雪,另一个司机待在车中等对方铲完雪,他也能回家,而且还避免了劳动付出(“不合作”、“坏人”)。当然,如果两人都待在车中,没人铲雪,那就谁也回不了家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选择呢?

    最佳的策略是做出与对方相反的选择:如果对方当“好人”铲雪,我就当“坏人”坐享其成;如果对方不铲雪(当“坏人”),我就当“好人”自己来铲雪,这样虽然被人占了便宜,但总比坐以待毙的好。

    那么在整个社会群体中,究竟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有人从生物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大概是这样的:

    酵母菌通常利用单糖做为营养。如果环境中没有这些单糖,酵母菌也能利用其他如蔗糖。。但是酵母菌要先把蔗糖消化成单糖,为此需要分泌转化酶来催化这个消化过程。但由于这个消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外,产生的单糖扩散开去,其他酵母菌也能利用。有的酵母菌的基因发生突变,生产转化酶的基因失去了作用,自己不能分泌转化酶,但是它们能窃取其他酵母菌制造的单糖,又可以节省进行消化的成本。它们成了 “坏人”,而那些耗费能量把蔗糖变成单糖的酵母菌成了“好人”。

    实验结果表明,在“好人”的数量比较少、单糖的量也比较少时,由于“好人”对单糖的利用率高,好人的数量会逐渐增多。等到好人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好人制造单糖花费成本的劣势体现出来了,“坏人”的优势反而明显,“坏人”的数量就开始逐渐增多了。最终,好人和骗子的比例会达到平衡。实验表明,不管一开始酵母菌群体中的好人和坏人的比例是多少,演变的结果,最后的比例都是一样的。

 杨康是好人还是坏人 好人多还是坏人多?——由博弈论说开去
    如果这个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到人类社会中的话,我想,让所有的人都“诚信”(当好人)是不现实的,同样,所有的人“不诚信”(当坏人)也是不现实的。自然法则就是——社会是由一半的好人和一半的坏人构成的,这才是和谐社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5583.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杨澜国籍的问题引发的一些问题 杨澜是美国国籍吗

网上有微薄称人大代表杨澜是美国国籍,网民们愤愤不平,一个美国人怎么能做中国的人大代表呢,于是,在热传几天之后当事人杨澜终于站出来声明她的国籍是中国了,连百度也修改了原先的信息。在此,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我们不能查证杨澜声明的真伪的

悲情父子:杨康和完颜洪烈

重温了儿时经典,发现还是那么百看不厌。只不过感触不同。小时候看《射雕》,看的是曲折离奇的江湖经历,为大宋的命运心潮起伏。现在再看,不由发现了很多人性中的无奈,尤其是杨康和完颜洪烈这对悲情父子。    在《射雕》中如果要论江湖

(阿策)苗侨伟版杨康外貌大解剖 杨康苗侨伟虎扑

(特别建议,口水自理)来来来,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呱呱叫,让我们用一张杨康的特写来分析一下阿苗的外貌特征首先,偶实在不得不说,阿苗的鼻子长的实在是体现了东方式的完美,挺秀而不失英气,横看竖看都找不出半点毛病,典型的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

声明:《杨康是好人还是坏人 好人多还是坏人多?——由博弈论说开去》为网友把酒祝东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