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与友人聊起这几年政府工作的进步,明显感觉的就是一种政府显性创租行为的减少,一个简单的例子,某市在招考公务员时,要求报名者的照片必须出自某家照相馆,证件照片本无特殊之处可言,但非从这家照相馆出,且价位不菲,就令人深思。很显然,这是一起明显的寻租行为,照相馆和政府相应的某一位或几位官员联手,通过牺牲报考公务员的百姓利益而对既得利益重新分配。 当前政府工作的不断改进和监督力度的加大,规避的就是一种叫做寻租的行为。用经济学上的理论解释,寻租就是权力拥有者利用权力或者制定制度的便利条件对社会资源进行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分配行为,这种行为非但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反而白白耗费了社会资源。庆幸的是无论寻租行为怎么变化,总会有一些变革来遏制这些行为。 通常情况下,一项新制度的出台或者原有制度的变革会引发不同的声音,无论有意或者无心,新制度的诞生往往会给寻租带来机会。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办法产生后,社会上很快涌现出一批专为企业提供软件著作权的公司,有的甚至可以提供代办高新资格,而他们依赖的就是与某些政府机构或某些关键官员的关系,这些关系未必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但至少已经为个别人或组织提供了寻租的可能。如果政府官员在这些寻租活动中获利,利益受到威胁的企业将会采取行动与之抗衡,从而耗费更多的社会资源。

回到企业组织中来看,也不乏类寻租的行为,例如公司制度中的例外管理,特殊情况下,例外管理体现了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面,但同时也为寻租者提供了便利。无论分配还是考核制度,在不能完全量化或者界定责任人的前提下,都将不可避免的为某些人提供寻租的机会。这种行为一旦不能有效遏制,将不可避免滋生了企业中的不良文化环境,甚至让理性人效仿,管理者则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人力及财力来规避这些行为的产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更有甚者,如果某些人的寻租行为影响到多数人的利益,则这些人员同样会奋起“抗租”保护自己的利益,与政府寻租不同的是,个人寻租在损坏了组织利益的同时,个人也因失去组织的支撑而得不到任何保障。 跟据经济学家的研究,寻租行为的产生和变化基本都与制度有关,管理者努力的方向就是消除一个又一个可能的寻租行为。然而由于制度变革的角度不同所带来的结果迥异,如何有效治理寻租还将是管理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