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的历史演进 国企利润上缴的历史演进



    近来在各大媒体上几乎都出现有关国有企业利润如何处理的问题争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三大国有企业2008年的年收益总共达3000多亿元,但是他们给中央上缴的利润只有200多亿元,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部门、社会舆论界和学术界的相当关注。

 政府职能的历史演进 国企利润上缴的历史演进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在中国的利税史上曾经有过几次的反复,经历从上缴到不缴再到上缴的过程。

    1956年底,中国政府宣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按照列宁的“国家辛迪加”模式建立起了传统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作为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其基本的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一切指示和指令。这其实不是企业,而社会大生产的基本单位,有企业之名,无企业之实。几乎所有的利润都要上缴、亏损全补,国家承担经营的全部风险。国家对国有企业的人、财、物实行统分统配、统收统支、统购统销。

    1979年开始,国企实施“利润留成制”就是允许国有企业保留其利润的一定部分自主支配,而不必全部上缴国家财政。国务院文件将留成利润分为“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三个部分。

    1984年10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方案,就是将国有企业应当上缴国家的财政收入设为11个税种,由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税后利润留给企业。

    1987年承包制被引入了国有企业改革。其本原则是:“包死基数,保证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包死基数”这一点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竞争的不公平,使得中央财政收入缺乏弹性。在实际中,“超收多留”倒是不难落实,而“欠收自补”却成了一纸空文,因而“包盈不包亏”成了通例。据统计,1987—1991年间,承包企业欠收总额多达51亿元,其中,只有37%,即19亿元由企业“自补”,余下的32亿元都成了财政预算的亏空。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做出了明晰的划分,应该上缴国家的部分采取税的形式,并按照统一的税收征率剩余的部分全部归企业所有,即在一定时间内不向国有企业收取利润。这一政策实质上是沿用到了今天。

    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提出了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要求国有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这意味着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有权力要求国企向政府分红的观念。也为国企上缴利润这一话题提供了法理的依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5748.html

更多阅读

行政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论纲

以实实在在的改革取信于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登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3年05月02日   作者: 阅读: 187 本期主题  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已经正式出台,任务分工也已

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政府工作重心到了再次转变的时候了

     改革走到了十字路口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政府的工作重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即使是发展经济,也要“抓革命,促生产”。在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最后,终于在十年文革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面对当

2016国企利润 国企利润增减“两重天”

     财政部7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129.6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央企8057.1亿元,同比增长15.6%。与此同时,地方国企利润下滑势头仍在继续,降幅达到10.6%。  点评:增减“两重天”主要是由于中央和地方

想象作文未来的学校 转换政府职能为未来提供想象空间

     在今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可视为割肉改革的“契机”,那么,最高领导人强调“法治”,强调把“权力关进笼子”为执政党与民间形成共识提供了可能。而共识形成则会为政府自我改革、限权,打破既得利益阶层的既

声明:《政府职能的历史演进 国企利润上缴的历史演进》为网友合拍病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