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管理者收入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资金、技术甚至一些优惠的政策都是由国家投入和保障的,经营出现亏损一般都是由国家承担,那么其获取的利润理所当然必须上缴国库,这才能说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国有企业”。然而中海油董事长年薪超过千万的事件被曝光,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2007年薪酬6616万元被披露,引起各界的关注。
“国企赚的钱”都哪儿去了?这个问题的实质涉及到一个行业垄断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曾指出,贫富分化背后的因素,一是腐败,二是垄断,“惩治腐败以实现机会平等是跟效率提高正相关的,垄断部门收入非常高也不是因为个人的能力造成的不平等。”因此,要缩小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就是把腐败治住、使垄断行业实现市场化。 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引来了许多问题,首先容易引起民众不满。国企取得骄人的业绩,获利甚丰,高管的成绩不容否定,但其重要性有这么大吗?如中国的金融行业是垄断性行业,效益不是纯能力、竞争力问题,而是由政府授权获得。不应由高管们以“天价薪酬”瓜分,应该更多地上缴财政部,使全体国民受益。 其次,国有企业高管领高薪,容易引起官员眼红。因为国企的高管通常都有公务员身份,享受一定的行政级别待遇,但国企高管平均年薪是官员的平均年薪的二十多倍,这样国企高管的位置成为许多官员垂涎于的肥缺。破坏了公务员的薪酬体系,滋生了不公平和腐败现象。 国企高管应该实行“限薪制”,同时建立更加合理的国企薪酬机制和监督机制,使国企红利更多地向普罗大众倾斜,让广大民众尤其是低收入者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