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o内部控制框架变化 COSO内部控制框架



      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4年进行了增补),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COSO报告提出的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得到公司董事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审计人员及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COSO内控框架的提出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对企业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股份公司来说,这也是梳理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契机。COSO内部控制框架适用于各类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对其应用可能不同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能不及大型企业正式、组织性强,但也可以是有效的。    

      

        COS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

 coso内部控制框架变化 COSO内部控制框架

        内控环境是企业的基调、氛围,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内控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可以说人及其人进行的活动是任何企业的核心,是构成内控环境的重要要素,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风险评估是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影响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设立一个机制来识别、分析和管理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并适时加以管理。

        内控活动是指那些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是针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它们包括诸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和职责分工等活动。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所需信息必须被识别、获得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产生的信息,还包括与企业经营决策和对外报告相关的外部信息。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使企业的员工能及时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

        监督是对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可以通过持续 性监督、独立评估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对内控系统的监督。

         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框架,几乎所有公司的内部控制均与之有一定差距,虽然这必然加大企业负担,但多数公司希望通过理解和贯彻COSO内部控制框架要求,梳理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来实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5868.html

更多阅读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哪些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哪些内部控制评价到底包括哪些方法,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认识是不同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美国COSO指出现有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多种多样,包括核对表、问卷和流程图技术。商务和学术文献中提供了定量方法。还列出了控制目

第54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4)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国有企业的管理文化、管理风格等和COSO框架下所适用的西方企业有着较大的差异,董事会、监事会建设与运作规范等治理结构建设也仍然

第52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2)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3.完善政策流程  政策、程序与流程是内部控制的内核,是承载内部控制思想与内部控制导向的载体,以及内部控制实施最显现的部分。这部分内容由政策、制度、程序与流程构成,其中,政策与制度确立公

第45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45)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第四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一、内部控制框架的基本构成  在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审视了国有企业特殊的运营环境和特定发展阶段,尝试着深度地理解西方内部

声明:《coso内部控制框架变化 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网友一笑动君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