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营医院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民营医院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是在2001年9月开放医疗市场之后。2003年,由于公立医院资金不足,许多地方政府改革卫生医疗机制,允许公立医院通过委托经营、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或整体出让的办法,引进社会资本,并对民营医院实行免除3年营业税制度。这一措施,使得大量民间资本投入到了医疗行业。2003年,民营医院已超过2000家,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医院并存发展的局面。 2004年4月9日,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医疗服务事业,对于社会资金投入医疗事业的,允许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民营医院又一次成为热点投资话题。目前民营医院产生的主要模式包括:由个体诊所逐渐发展成的医院;一些企业和个人通过兼并、注资改制发展起来的自主经营或股份合作医院;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公立医院专制等。民营医院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1、医院规模相对较小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0多万家,其中非公有制医疗机构13多万家,绝大多数是门诊小专科,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仅有1500多家。目前,民营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数只占总诊疗人数的2.7%,在每年超过万亿元的医疗市场份额中仅占3%。2、多分布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民营医疗机构普遍分布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中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四区域约占总民营医疗机构的90%以上,而江浙沿海一带相对集中,约占总数的35%以上,民营医疗机构相对比较多的省市有:江苏、广东、浙江、陕西、福建、河北、河南、山西、四川、吉林、辽宁、上海、北京等。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区域分布很少。3、多以专科经营为主
![民营医院的发展前景 我国民营医院发展特点](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284849597068.jpeg)
80%民营医院走专科特色道路,如当前比较多地分布在女子、男科、不孕不育、口腔、眼科、肿瘤、骨科、中医等,风险相对较小、利润比较高的项目中;在设立“特色专科”中注重分层服务,如上海出现了5个层次的医疗机构:帮困医院、基本医保范畴医院、高收入医院、境外人士豪华医院和顶级奢侈型医院。上海民办医疗机构的定位主要是服务于后3种人。据对民办医疗机构的调查发现,它们主要是采取小综合大特色的错位竞争策略,凭借良好的医疗技术和全新的服务理念,奠定在医疗市场的地位。4、具有自身的管理特点 民营医院都有着严谨的管理制度、民营医院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民营医院有着向上的团队精神、民营医院有着更强的营销意识、民营医院还有很强的品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