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革,终于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7月24日,吉林通化钢铁集团新上任的总经理陈国军倒在了自己母公司建龙钢铁集团控股不久的企业内。原因是被收购的原通钢集团的部分员工由于对国有控股转化为民营控股之后的不满,三万余人的通钢集团有三千多人聚集在一起,声讨控股股东,将出面劝阻的控股方派出成员陈国军等殴打致伤,最终陈因少部分人阻挠抢救而不幸殒命。

细述事件的经过了无意义,回味其中的深意不禁让人扼腕长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企从放权让利开始的嬗变历史一样久远,但触及既得利益的变革还会出现这样触目惊心的结局,建龙无奈只能以退出收购为条件,才使得这场风波能够艰难平息。谁能逆料,这一事件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经济变革的进程?!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国退民进作为多数老牌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应该以怎样恰到好处的方式和力度去实现这一结果;在人本还是利益的选择上怎样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度,使相关各方能以比较平和的心态来接受历史的安排;企业变革的主导者和企业变革的被动接受者应该如何对待心理的、现实的冲击;时代需要或者正在保护的是弱势群体的生存底线还是存在于小部分群体中的惰性;通钢悲剧之后,面对群体性事件的蔓延趋势,政府的管理策略是继续坚持既有的方向还是在执行层面上进行适度的调整…… 人类心理学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现状不满,绝大多数人因此都想改变现状,但大家往往又极其拒绝这种改变,拒绝哪怕是一丁点的强迫,抑或被动。人们要么自己想清楚了需要改变,要么自己认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相反,只有在这样两大前提下改变才能变得顺理成章。那些公共政策的制定者,社会变革的主导者,如果想要标示人本的签牌,那注定要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去仰视芸芸众生,仔细地揣摩他们的心理,体悟他们的喜怒哀乐,不管心中有多么别扭都必须这样做,因为你当他们是衣食父母,是上帝。 历史的进程总是在折冲与共享中艰难前行,我们无法操之过急,因为欲速则不达。即使是落后的、陈旧的,但只要还不到腐朽,我们还得尊重,还得郑重去应对。 倘若陈国军的不幸能够让我们醍醐灌顶,相信他也可以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