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在我国,“战略”一词最初主要运用于军事领域。在《左传》和《史记》中已有“战略”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孙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军事战略战术著作。“战”指战斗、战争,“略”指策略、谋略。战略在当时的词义就是作战的谋划和策划;在西方,“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本来含义是“ 敌对状态下将军指挥军队克敌制胜的艺术和方法”,德国著名军事战略家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在其理论巨著《战争论》中指出,“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 进入20世纪后,“战略”概念逐步被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伴随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战役逐渐被应用于军事以外的政治、经济、科技领域,战略的本质含义演绎成为“泛指重大、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20世纪30年代切斯特8226;巴纳德首先将战略思想到入到管理中,在其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的物质、生物、个人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所构成的综合系统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进行了分析。美国企业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在其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是的考证》中也给出了经营战略的定义。战略一词与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时间并不长,最初出现在西方管理学名著《经理的职能》一书中。直到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H.I.安索夫(H. Igor Ansoff)的《企业战略论》一书问世后,形成了系统的战略理论框架,从那时起,“战略”一词才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战略理论发展
战略的管理实践和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名家辈出,形成了古典战略理论的十大学派,而进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以谋求竞争优势为主的行业结构、核心能力学派和资源学派。下面对各主要学派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内容进行分别阐述,以期对战略理论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对不同战略理论形成较为清晰地鉴别和把握。l.设计学派 这一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作是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其观点开始于塞日尼克,发展于钱德勒,后来由安德鲁斯做了精确界定。1957年塞日尼克在其著作《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行为》中,认为诸如经理人员以及历史经验等因素是关系到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1962年,钱得勒在其著作《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必须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1971年,安德鲁斯在其所著的《公司战略概念》中认为,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战略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战略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条件与企业外部环境进行匹配的过程,这种匹配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强项和弱项与企业外部机会和威胁相协调。 设计学派还建立了著名的 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的战略分析模型,这一模型也是设计学派的重要基础,该模型考察了企业面临的威胁和机会(外部评价)以及企业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内部评价),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要性。 2.计划学派 这一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正式的过程,计划学派的产生以安索夫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论》为标志。计划学派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经营性质,只有这样,企业的战略才能一方面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同设计学派相似,计划学派也把市场环境、定位和内部资源能力视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但它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应该是一个正规化、条理化的计划过程,不应该只停留在经验和概念的水平上,比如,企业应采用什么方法去评价自己和外部环境,以保证对SWOT的分析是客观的;哪些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企业最具有战略意义等等。基于这样的理念,计划学派引进了许多数学、决策科学的方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战略计划模型。 3.定位学派 这一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作是一个分析的过程,定位学派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8226;波特教授。他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能力,即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最有盈利潜力的行业,其次还要考虑如何在已经选定的行业中自我定位。4.企业家学派 这一学派将战略看作是一个预测的过程,企业家学派研究的重点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这一点与设计学派极为相似,但与设计学派不同和与计划学派完全相反的是,它从根本上认为战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直觉思维、寻找灵感的过程,这使得战略从精妙的设计、周密的计划,或者准确的定位转为某种隐约可见的“愿景”,为了让人理解,企业家学派常常通过暗喻从某种意义阐释其观点。 企业家学派认为,具有战略洞察力的企业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许多成功企业没有系统的、成文的战略,但它们同样经营得很好,这与管理者对企业基本价值以及存在原因的信念是息息相关的。企业家学派的最大特征在于强调领导的积极性和战略直觉的重要性。 企业家学派比较适用于新建企业和处于转变时期的企业,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格外需要强有力的和具有敏锐直觉的领导者,来决定企业的方向和活动。 5.认知学派 这一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一些研究者关心战略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假如战略是通过诸如结构、模式、图形、概念或纲要等因素产生于人们的意识,那么怎样理解这些心理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认知学派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其影响也越来越大。 认知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是基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和建立概念的认知过程,其中后者是战略产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而在哪一阶段取得进展并不重要。同时,在另一方面,这一学派另一新的分支接受了战略形成过程的更加具有主观解释性的或结构主义者的观点,即认知是通过对企业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的理解,借助于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来构造具有创造性解释功能的战略,而不是用更客观或不客观的方法来简单地描绘实际上已被扭曲了的事实。6.学习学派 这一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作是一个应急的过程,由于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和组织本身所固有的适应性,一些通过严格程序制定的战略并未得到实现,而一些未经正式制定的、自然显现的战略却得以实现。因此,一些学者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向组织在各种不可预测的环境因素约束下的战略的形成上,从而产生了学习学派。 学习学派与以往学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认为战略是通过渐进学习、自然选择形成的,可以在组织上下出现,并且战略的形成与贯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通过学习过程。战略的形成与发展就是思想与行动、控制与学习、稳定与改变相结合的艺术性过程。由于战略的过程导向,在此过程中不仅单个的领导需要学习,作为整体的领导系统都必须学习;领导的作用不再是预先决定战略,而是组织战略学习的过程。高层管理人员特别要关注战略学习过程中的有关人员,推动学习的组织结构和体系,准备对可能出现的战略做出承认、修改和引导。 7.权力学派 这一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作是一个协商的过程,权力学派认为整个战略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利益团体运用权力、施加影响和不断谈判的过程。对战略制定发生作用的不再是某个人(如设计学派中的企业主管,计划学派中的计划者,定位学派中的分析家和企业家学派中的企业家),而是一群人。这一群人利用自己的权势既争权夺势又妥协合作,使得战略制定过程成为谈判和讨价还价的过程,这时组织的活动不再受某一共同利益的驱使,而是受一些局部利益的驱使。在这种情况下,总是存在对战略认识的争议,不存在共同认可的战略意图,很难形成统一的战略和对战略的执行活动。 权力学派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微观权力观把企业组织的战略制定看作是一种实质上的政治活动,是组织内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利益团体运用权力、施加影响,进行讨价还价、游说、妥协,最后在各派权力之间达成一致的过程;宏观权力观则把组织看作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运用其力量作用于其他各种相关的利益团体,包括竞争者、同盟者、合作者以及其他涉及到企业战略利益的网络关系等。因此,权力学派认为,战略制定不仅要注意行业环境、竞争力量等经济因素,而且要注意利益团体权力分享等政治因素。 8.文化学派 这一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作是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文化学派将战略制定视为观念形态的形成和维持过程。由于日本企业经营的成功,对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个高潮。文化学派认为,战略制定过程是集体行为的过程,建立在由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和价值观之上;战略采取了观念的形式,以组织成员的意愿为基础,表现为有意识的行为方式;由于存在共同的信仰,组织内的协调和控制基本上是规范的;战略的变化不会超出或违背企业的总体战略观点和现存文化。9.环境学派 这一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作是一个反应的过程,同其他学派相比,环境学派没有将战略的制定归结为组织内部的某个成分,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组织外部,重点研究组织所处外部环境对战略制定的影响。 在环境学派中,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1)权变理论。它侧重于研究企业在特别的环境条件下和面临有限的战略选择时所做的预期反映。权变理论要求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企业可以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影响和作用于环境,争取企业经营的主动权;(2)规制理论。它强调的是企业必须适应环境,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往往是企业难以把握和控制的,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变化,了解和掌握环境变化的特点。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10.结构学派 这一学派将战略的形成看作是一个转变的过程,认为企业战略制定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集合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某一特定类型的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采取了某一特定行为,恰好与某一特定类型的环境相吻合。 结构学派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学派,它博采众长,集各种学派观点之大成,同时,它更加注重学术性和描述性。因此结构学派也更像是一个混合体,它把企业组织看成是一种结构,即由一系列行为和特征组成的有机体;把战略制定看成是一种整合,即由其他各种学派的观点综合而成的体系。实际上,几乎每一学派都可以在结构学派观点中找到自身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