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俺前面的分析,显然,能力、机会、激励等并不是绩效,他们与绩效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他只是在特定情况下与绩效有关,或是影响绩效的因素。所以,人们研究绩效时,常常把他们也一并列入分析范畴。
(1)能力:是指员工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员工的能力越高,绩效越显著。能力与绩效成正比,这种情况能力与绩效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但有些时候,某人或某个组织能力很高,但他这个能力并不能给组织带来期望的结果,并不能为组织或社会增值,甚至因为其能力高,还带来负面效果,这个时候,能力与绩效呈现不相关或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或负数)。当然,更多的情形是能力与绩效的相关性在0~1之间。而能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个人体质,智力及教育的程度等因素。作为组织,要通过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来提高能力水平,为高绩效的结果提供智力支持。
(2) 激励:是指员工的工作状态,即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团队也同样存在激励,团队也同样可表现团队的积极性,团队协作,集体主义精神等行为。这是组织成员良好工作的心理学基础。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l 主观因素:例如世界观,个人需要,兴趣,个性等。
l 客观因素:工作环境,领导评价,协作关系,工作强度,薪酬回报等。
(3)机会:机会有很多的偶然性,如某项任务分配给员工甲,但是乙当时不在或因纯随机因素原因而未派给他任务,可能乙的能力与绩效均优于甲,却无从表现。不能否认“运气”是有的,现实中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此因素是不可控制的。
(4)环境:虽然只影响绩效的外部因素,但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环境因素首先指内部环境,如工作场所的物质条件,设备配备,原材料的供应以及工作程序等,还有上级领导的作风和监控方式,组织的责权结构、规章制度、薪酬体系、培训体系、职业生涯发展系统、组织文化系统等。其次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因素对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也起作用,如社会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市场竞争度,人们综合文化水平等因素。
—— 例如,2003年席卷大中华地区的“非典”,对生产“口罩”、“陈醋”、“板蓝根”等的公司,其销售部门的日子可能“很舒服”,或许每天在睡大觉,而销售业绩直往上冲,还出现“脱货”,实在美哉!实际销售业绩远远超出绩效目标。与此同时,航空公司、餐饮业、公共娱乐业则生意一落千丈,有的公司甚至还创造了近年来的“最差业绩”!
——又如:对政府机关而言,同样的服务流程、审批方式,在以前,民众是满意的,觉得是有效率的,有绩效的,但随着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素质的增强,民主意识的觉醒,同样的标准以前是有绩效的,而现在可能是无绩效的。又如,某区企业大部分从事出口贸易工作,去年由于国际市场好转,业务量迅速增加,该区企业,纳税额增加却比往年陡增了50%,但税务部门的工作既没有创新,客户满意度也不高,尽管税收指标是“可观的”,但不能因此而得出该区税务部门的绩效“令人瞩目”。
说到这里,我这篇关于“什么是绩效?”的博客该收笔了。要不然,读者以为俺这篇博客是“黄婆婆的裹脚,又长又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