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
针对赢利性组织(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不可谓之不多;而企业推行绩效管理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同样也是“汗牛充屋”!然而,研究非赢利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公共服务组织、非赢利性医院和非赢利性的学校等)的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推行成功案例却少之又少!在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效率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不少专家、学者甚至广大民众(纳税人)都自然而然地对这类型组织的绩效和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期望,尤其是对掌握了大量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政府机构……。“政府管理源自于企业管理”。因此,把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的内涵扩展至政府管理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很有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
提高政府组织绩效,是公共管理始终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但是在实践中,政府(包括其他公共部门)的“管理无效”现象却经常成为公众抱怨的主要话题,政府组织的能力和效率经常被当作人们怀疑甚至攻击的对象。在公共管理研究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公共管理目标集,研究者们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方法和工具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改进、测量、评价甚至判断。因此,尽管人们意识到绩效的改进和评价问题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却显得相对薄弱,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回避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来自多个方面,如公共管理领域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绩效评价工具本身的技术缺陷,以及普通职员对评估活动的天然抵触,等等。但是,绩效的改进和评价与公共组织管理模式内在的制度基础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无疑是影响政府组织绩效的测量和改进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在传统行政模式的理想假设中,认为政府效率可以依靠官僚制度所设定的规则“自动”来实现,因此在公共行政理论研究方面无须对效率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即使存在一些专门的效率研究,也多数采用的是针对微观层面的机械效率研究方法,而很少考虑制度层面对政府绩效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行政模式的理想假设愈来愈受到人们的置疑。与此同时,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绩效不彰现象依然是一个持续困扰人们的难题。
近二十年来,随着英美等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再造运动的蓬勃兴起,延续近百年的传统行政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并成为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主要目标。公共组织的管理模式(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业已产生非常大的变化,公共选择以及新管理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思潮以全新的面貌开始注入到公共管理领域。在这一过程中,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作为一种评价和改进政府绩效的管理实用工具,逐渐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以致于许多人认为当今世界各国在政府治理方面正出现一种“评估国”(the Evaluative State)的趋势。
从目前的情况看,绩效管理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是经过公共管理专家以及公共部门实践先驱者们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各种手段、工具和方法被逐步引入和开发,开始日趋完善,实施的效果也日臻显著。正如戴维˙奥斯本和彼德˙普拉斯特里克在他们所著的《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指出:尽管比起其他途径而言,绩效管理改进绩效的过程通常更为缓慢,它的实施也需要更长的时间(通常需要三年或四年),但是世界范围内的政府再造者都发现,使用绩效管理可以使政府的生产率获得显著、持续的增长。
从实际效果看,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主要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检验和评价的功能,通过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方法能够知道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的现状究竟如何;二是改善和提高的功能,通过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方法可以对政府管理加以改进和提高。
从整个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看,绩效管理不仅仅是绩效测量或评估,还是指引我们到达希望目的地的系统方法和手段,是持续改善公共政策和公共项目的一种系统方法。评价和改进这两方面的功能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只有在对政府管理现状和管理结果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评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具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