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岗位价值评估的一些资料,总是感觉我们耳熟能详的评估方法有着一定的缺陷,对于在生产工人的评估上效果不是很明显,就有针对性找了一些资料阅读了一下,还真发现一些已经存在但是逐步被忽略的法规标准。
在劳动工人价值认定过程中,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劳动强度一定是占据了很大的权重,实际上,对于劳动强度的规定国家早在1983年就出台了强制性标准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对劳动强度进行了定量的规定和解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有一些管理方法影响力逐步消退,但是潜心看看这样类似极端数据化的规定和理论,对于我们反思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具有启发作用。
标准附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能量代谢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M)
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8226;m2。
2.2 劳动时间率 working time rate(T)
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2.3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 sex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S)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2.4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way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W)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1、扛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
2.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I)
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表1)。
表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A1 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工时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按表A1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单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劳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时间,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8226;m2)。
每分钟肺通气量3.0~7.3L时采用式(A2)计算。
lgM=0.0945x-0.53794 …………………(A2)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8226;m2;
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8226;m2。
每分钟肺通气量8.0~30.9L时采用式(A3)计算。
lg(13.26-M)=1.1648-0.0125x……………………(A3)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8226;m2;
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8226;m2。
每分钟肺通气量7.3~8.0L时采用式(A2)和(A3)的平均值。
A2 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3名,按表A2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应另选正常生产日,重新测定记录),取平均值,求出劳动时间率(T)。
A3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A5):
I=T8226;M8226;S8226;W8226;10………………………………(A5)
式中: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8226;m2;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计算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