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5日,是我们出发前往埃及的日子,不知是兴奋过了头,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在这一天的中午,身体突感不适,头晕脑胀、浑身乏力,到下午时,体温竟达到了39度。妻子很着急,担心这样的状态可能没办法参加旅行了,和我商量是否应该临时放弃旅行,改为去医院检查。我自己也很矛盾,一方面对于这次旅行,我和妻子都期待了很长时间,各种准备也都齐备,就此放弃很让人失望;另一方面,自己的身体真像提出抗议一样,执拗地冒着虚汗。可我脑子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坚定地告诉我,“要去,身体会好的。”和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妻子很理解,但也提出了一个很快就要面对的问题:机场安检目前对体温很敏感,39度,怎么过得了关?
21:00,我和妻子赶到了首都机场集合地点,之前狂吃的两种退烧药似乎已经开始工作,斗大的汗珠子不住地从后背、额头冒出,衣服湿哒哒地贴在身体上,身体又虚又疲惫。可看到同事们个个兴致勃勃,我又来了劲头,不知是药物的原因还是精神的支撑,之前的那种难受劲儿渐渐消退了。过安检时,不知是虚汗还是冷汗冒了一头,体温倒是降下来了,顺利过关! 十一个小时的飞行,让我脖子和后背僵硬疼痛,脑子昏昏沉沉。都说人的精神作用胜过生理反应,当我走出机舱,呼吸到第一口我梦想之地的空气时,所有的不舒服似乎都不存在了。实际上到了埃及开罗,已经是早上6点了,由于是落地签证,我们在机场一直逗留了2个多小时,我与埃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就此开始了。 开罗机场不大,设施也比较简陋,想想我们的首都国际机场,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早在出国前我就对埃及人的工作效率有所耳闻,这次机场落地签证让我真正见识了这一点。我们一共十几个人,从拿给签证官到签证结束,在我们中国应该半小时办完的事,埃及兄弟竟然用了整整两个多小时。网友提到过埃及兄弟的这个特色,说甭管你怎么催,他们很喜欢说一句话,“wait a minute”(一分钟),可实际上,这一分钟很有可能就是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我们的领队催了他们几次,结果都是“wait a minute”,我们就这样,大包小裹地、像民工一样或站或蹲或坐,在“wait a minute”后等了两个多小时。虽然我们等得催得有些不耐烦,埃及兄弟倒是一直很客气很礼貌,每次说“wait a minute”后都报以温暖的歉意的微笑,这让我们在郁闷中多少有些慰藉,毕竟埃及兄弟对我们中国人还是很友好很热情的。在这里,我还要介绍一下我们这次埃及之旅的当地导游,地道的埃及人阿卜杜,他是一个将近四十岁的男人,棕黑色的皮肤,脑袋已经有些秃顶,腿似乎有些跛,走起路来一高一低、左右摇晃。他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时不时还能说几句北京话和广东话,让大家很是意外,据说是在1988年左右在中国留学过一年多。 走出机场,太阳已经升得老高,“阳光灼热之地”果然名不虚传,只觉得火辣辣的太阳光线没有任何阻挡地投射到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似乎连我的五脏六腑都感受到了这里阳光的热情。我们首先要去的地方是埃及博物馆,馆藏东西不多,建筑也还在维修之中,可看的东西不多,不再赘述。而一路上经过开罗的街巷,看到路过的行人,我才感觉到自己已经真的置身于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了。 开罗这个城市很有趣,分新开罗和老开罗。老开罗是旧城区,房屋建筑很陈旧,街道也比较窄,最大的特点就是这里的房子都是“半拉子工程”,几层的房屋下面住人上面没封顶的比比皆是,要不是看到有的窗子外面晾着衣服床单,真不敢相信这种房子居然有人住。据说是当地政府要征收一种房屋税,房子盖好就要交,而老开罗的穷人比较多,所以就钻了这个空子,房子无论如何就是盖不完,因此也就有了现在这样的“集体半拉子工程”。新开罗就很不一样了,高楼大厦林立,路面质量也好了很多,就连这里人们的表情都从容自信了许多,这样的情境不禁让我感叹这里的贫富差距之大。 在我的印象中,沙漠中的城市应该是怎样的,我在来之前无数遍的想象过,绿色在这里成了很奢侈的颜色。除了天空是湛蓝湛蓝的,房屋、土地、车子甚至这里的人,都好像被沙子染成了黄色。而有趣的是,在湛蓝的天空下,在透亮的阳光中,这种沙子的颜色又那么的干净,那么的耀眼,似乎比任何的颜色都更美,不,应该是更适合这个城市。 我和埃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间接却不失真实,模糊却不失深刻。都说人的第一感觉是很准的,虽然我与埃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小市井、小人文,可我已经被它的大文化、大精神所折服,我的第一感觉告诉我,这次埃及之旅将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