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疑 现代企业还要“用人不疑”吗?



现代企业还要“用人不疑”吗?

我是一个公司的老总,经营着一家服装企业,公司成立6年了,但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高管流失很厉害,他们离开企业后,或加盟别的企业,或自己创业,都有不错的发展,业内把我们公司戏称为“黄埔军校”。我最近在反思自己的用人观,大概是由于自己思维比较跳跃,因此企业的决策频繁变化,高管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到我要达到的水平,因此我既怀疑他们的能力,也怀疑他们的忠诚,因此双方造成了很多不愉快。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知道个观点是不是还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用人观?

 

点评:

案例中的老总,因自己思维比较跳跃导致企业决策频繁变化,高管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到他要求的水平,于是开始即怀疑他们的能力,又怀疑他们的忠诚,最终造成了很多不愉快,进而导致企业高管人才的流失。因此产生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否适合现代企业用人观的困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否还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用人观?不仅仅是上面案例中这家服装企业老总的困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条千年古训也困惑了许多许多老总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个关于用人的微妙问题,问题的焦点是“疑”和“用”,“用”是目的,“疑”是手段。

如果只是“用人不疑”则企业迟早会乱。巴林银行对获得信任的、驻新加坡里森“用人不疑”,结果他连续三年做假账隐瞒亏损,结果3年来他一直做假账隐瞒亏损,最后造成8.27亿英磅的损失,迫使有233年历史的老牌巴林银行破产。

如果只是“疑人不用”则企业迟早必败。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果“疑人不用”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可以用的人了。企业的人才会注定越来越少,最终走向衰败。

楚汉相争之时,项羽对韩信“疑而不用”,而刘邦对韩信的忠诚和能力虽然有“疑”,但他还是从大局出发,重用了韩信,打了一系列的胜仗,最终战胜了项羽。项羽失败的原因很多,但“疑人不用”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疑人不用”导致他可用之人越来越少,虽然有用而不疑八千江东子弟,但也难逃“乌江自刎”的命运。

既然“用人不疑”和“疑人不用”都会导致企业失败,那么企业老总在用人上该如何选择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疑人要用,用人要疑”,即只要企业能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体系,什么人都可以用。

首先,“疑人要用”是一种负责的、实事求是的用人态度。因为“疑”毕竟还只是疑,是主观的东西,并非已经是事实。如果稍有怀疑就不用,那世间还有什么人才可用?正确的态度是有所疑也要使用,在使用中进行观察和考核。“疑人不用”会导致人才被埋没,不甘埋没的人才另谋高就又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这样企业的人才就会因此捉襟见肘,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用人要疑”是稳定大局、防微杜渐之举。这里的疑,是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的相互制约的监控体系,让每个人心中都清楚:有监控体系在监督他们。“用人要疑”是放中有管,在放和管中寻求最佳的平衡,用管控体系弥补“用人不疑”中的放任自流任其专干的弊病。需要注意的是:“用人要疑”不是对人才乱猜疑,没有半点信任,而是要“疑”在事前、“疑”在明处、“疑”得稳定、“疑”得公平、“疑”得有效。

在具体实践中,老总们如何处理“疑”和“用”?如何把握信任和怀疑的关系?是技术,更是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二者的关系,有待每一位希望成功的老总精心把握。

 用人不疑 现代企业还要“用人不疑”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6517.html

更多阅读

臭氧何时成了反派——你了解臭氧污染吗? 上海臭氧污染

晴朗少云,天空碧蓝,在很多人眼中,这样的场景与空气污染根本挨不上边儿。也有网友说,进入夏季,雾、霾“退场”,终于可以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了。然而,在5月底至6月初,如果有人留心查看空气质量测报,会发现华北、华中、黄淮甚至长三角地区,都出

企业邮箱个性签名 你的企业有个性吗?

面对个性化时代,“专业化、个性化”成为了企业制胜法宝,彰显企业个性将会是时代潮流,那么,企业个性从何说起呢?   我认为,企业个性就想人一样,它是从企业内部到外部表露出来,而企业文化差异化,是企业个性的重要基石。十多年来,我曾为上百

有效率的 英文 中国企业有效率吗?

      中国人工作辛苦,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人勤劳的美德也是全世界公认的。那么,中国人的勤劳能换来企业的高效率吗?表1是美国《财富》杂志2012年世界500强的统计数字,它是根据企业营业收入进行的排名。为了

声明:《用人不疑 现代企业还要“用人不疑”吗?》为网友听你唠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