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迫感—在危机中变革》书评
“读一本好书,是与管理大师、卓越领导者们促膝长谈,是与过去的自己坦诚对话,更应当是与尽可能多的人齐分享、共提升。”非常认同这段话,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了《世界经理人网站》的新书试读活动,没想到很快收到了《紧迫感—在危机中变革》。惊喜之余!仔细拜读,发现虽然这本书被定义成“过冬的理论支撑”,但我却觉得这本书应该是一本企业的“盛世危言”!
书的扉页介绍说:“这本书传递给你两个重要的信息:在成功中预见危机—居安思危,在危机中找到机遇-居危思危”。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居安思危——在成功中预见危机”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在危机中找到机遇—居危思危”。中国的企业不乏在危机中找到机遇的能力,但却缺乏在成功中遇见危机的能力。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无数的企业如昙花一现般的出现和消失,归其原因,你会发现:大多数企业消失是因为约翰 科特教授所说的--自满和虚假紧迫感。自满—成功之后将目光转向企业内部不再关注变化的世界。虚假紧迫感—忙碌的热火朝天却抓不住重点。
做大做强是中国很多企业家的梦想和追求!当企业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后,成功的经历会冲昏部分企业家的头脑,自满情绪就会不断的蔓延,认为自己的企业无所不能,不再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不再考虑自身的实力,只凭以往成功的经验疯狂的扩张,热火朝天的忙碌着,最终将企业推向了失败的深渊!秦池、爱多、三株、太阳神、南德、德隆、顺驰、铁本等诸多企业的失败无不如此!其中,巨人集团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1992年,在事业之巅的巨人集团决定建造巨人大厦。最初的计划是盖38层,大部分自用,并没有搞房地产的设想。但以往成功的经验,让巨人集团产生了自满的情绪,巨人大厦的设计从38层升到了54层,后来又定为70层。巨人大厦是最早在香港市场上出售楼花的大陆楼盘之一。挟着巨人集团的赫赫名声及强有力的推销攻势,巨人大厦的楼花在香港卖得十分火,1平方米居然卖了1万多港币,加上在大陆的销售,巨人集团一下子圈进了1.2亿元。
在楼花销售中大尝甜头的巨人集团已经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当时迅猛成长中的国内市场有太多的暴利行业在诱惑着他们。1993年下半年,美国的王安电脑公司破产,虚假的紧迫感使巨人集团认为需要新的产业支柱,很快巨人集团选中了当时最为火爆的保健品行业。 从此,巨人集团走上了一条多线开战、俱荣俱损的大冒进之路。到了1995年5月18日, “巨人”以集束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30个新品的广告,减肥、健脑、强肾、醒目、开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保健概念。
但令巨人集团始料不及的是,由于自满的情绪让他们不再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此时国内保健品市场渐趋停滞,而巨人大厦则像一只永远张开着的大口每天都要靠大笔的资金填下去才能继续长起来,多线开战的恶果终于显露了出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巨人集团只好不断地抽调保健品公司的流动资金填补到巨人大厦的建设中,最终造成了各个战场的捉襟见肘、顾此失彼。1997年,庞大的“巨人军团”最终分崩瓦解。
一个企业,不管它最后的命运如何,在过程中都会有或长或短的“繁荣”“风光”时期。为什么不同的企业都会有不同的存在结果,甚至,存在天壤之别的企业发展命运呢?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能否在盛世繁华中保持危机意识,能否消除自满情绪,能否消除虚假的紧迫感。自满和虚假的紧迫感才是企业的真正危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基业长青,虽然决定因素很多,但保持危机意识,消除自满和虚假的紧迫感是真正的关键。
那么,如何保持危机意识,消除自满和虚假的紧迫感,增强真正的紧迫感呢?《紧迫感—在危机中变革》中的“动之以情”战略和“用外因促内因”“天天充满紧迫感”“在危机中发现机遇”“回击NoNo族”策略也许会给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