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组织,就存在领导和管理。有的人会管理、但不一定善领导,有的人善领导、但不一定会管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既会管理又善领导。一个人可能在某个层面上只是个管理者,而在另一个层面上又是个很好的领导者。当然,理想的状况是既善领导又会管理。
管理偏重于理性、领导的感性色彩更多些;管理侧重于行为和事情的规范,领导侧重于对精神层面的影响;领导倾向于做正确的事,管理倾向于正确地做事。 管理,主要针对行为的,关心做到没做到,要规范,要有效率,如排兵布阵,无丝毫马虎,进退有度,动静得宜。理想的状态,法度严明,令行禁止,攻则克,战则胜。很多人应该听过《战国策》里的南辕北辙的故事吧,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 魏王欲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向北走却要去楚国的人,我告诉他说:‘你去楚,为什么向北走?’他却回答我说:‘我的马跑得很快。’我说:‘马好,可是路走反了?’他又回答说:‘我盘缠带得多。’这位马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明,但是他这样走下去,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而已。现在,大王仗着强势想称霸,你越是这样做,离称霸的目的就越远,和那个想到楚国去,反而往北走的人一样。”魏王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最终放弃攻打赵国的计划。 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马车夫的“马跑的很快”、“带的盘缠多”,是属于正确的做事,或许只能属于管理的属性。但他却南辕北辙,根本方向错了,也就是说,管理水平再高,也不能达到企业的目标,因为他是做不正确的事。 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的一种行为。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别人更加努力规范地工作,其关注的重点是制度、流程以及职权,然而领导所研究是如何预测研判复杂的环境、如何驾驭危机和统领大局、也是如何让人追随的学问。管理没有持久性,例如,一个无事可管的经理就不再是一个经理,但一个即使已经下台的领导者依旧有其追随者。管理还缺乏跨越性,例如如今团队方式流行,外部资源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但跨越管理很难实现,领导是引导追随者合作而非仅仅利用合同来约束下属的行为。管理强调制度或游戏规则的约束力,领导却是强调给予追随者动力。 一般的管理,是指对下属的管理,而当时领导者的追随者却并不局限于下属。管理的有效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被管理者的态度是顺从、抵制亦或是追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的最终结果。简而言之,没有追随者就没有领导者,领导与追随者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其差别在于,被管理者未必是管理者的追随者,而追随者乐于被被追随者管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周总理具有高超的领导才能、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其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是无容置疑的。但从国家层面的大局上来看,从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等的能力效用上,应该说毛泽东的领导色彩更浓些作用更大些,而周恩来的管理作用更突出些。这大概也是自开始革命以来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的周恩来,在认识到毛泽东的领导才能和领导作用后,才出现了一而再、再而三地维护毛泽东、推举毛泽东,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对毛泽东的支持和谦让,在使毛泽东在革命征途中得以跨越一个个坎坷崎岖,成为全党、全军,后来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使他得以施展其雄才大略上,周恩来无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发现一个人的领导才能或领导潜能对于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更显重要、倍显珍贵。 管理可以借助权力,领导源自赢得人心。 工作需要通过管理,团队必须追随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