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笔者对国外相关领导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大家分享:
管理领域对领导力模型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之父”泰罗(1911) 对“科学管理”的研究,当时被称为“管理胜任特征运动management competencies ovement ) ”。泰罗对工厂里的工长们进行的“时间—动作研究”就是对胜任特征的分析和探索。 1954年,Flanagan首先运用“关键事件法”根据公司经营者的工作分析确定了经营者的七个工作要素,即生产监督、生产领导、员工监督、人际协调、与员工的接触和交往、工作的组织计划和劳资关系管理,并且初步将它们应用于经营者胜任力的测评。 1973年,McClelland提出了“行为事件访谈法( EBI) ”和“胜任特征评价法”,并且提出了有效测试的六项原则:最好的测试是效标取样,测试应能反应学习后的变化,应该公开并使测试者知道测试特征,测试应该评价与实际绩效相关的胜任力,测试应该包括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方面,应该测试操作性思维模式。这些原则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982年,Rid Boyatzis对12个工业行业的公共事业和私营企业的41个管理职位的2000多名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进行了全面分析,使用了行为事件访谈和学习风格问卷,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管理水平的胜任力模型的差异,得出了管理人员的胜任力通用模型。提出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包括6大特征群:目标和行动管理、领导、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下属、关注他人、知识以及19个子胜任力。1983年,Spencer.L.M 和Spencer.S.M 通过对216名企业家进行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发现,能够区分优秀企业家与一般企业家的胜任特征有七个(分为四类):第一类,成就:主动性、捕捉机遇、坚持性、关注质量;第二类,个人成熟:自信;第三类,控制与指导:监控;第四类,体贴他人:关系建立。 1979年,Hayes定义胜任力为一般的知识,动机,特质,自我意向,社会角色,与工作有关的技能,研究结果辨别出优秀的管理者工作成功五个重要的胜任力:专业知识、心智成熟、企业家成熟度、人际间成熟度、在职成熟度。在五个关键的胜任力中,只有专业知识是优秀管理者和一般管理者都具有的。 1999年,Herbert对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总经理的职业生涯进行了7年的跟踪实证性研究,对40个胜任力行为表现条目进行重要性评价,通过因素分析得出12大类胜任力因素(战略眼光、分析与判断、计划与组织、管理员工、说服、坚持性与果断、人际敏感性、口头沟通、毅力和适应能力、精力与主动性、成就动机和商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