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两三个月前,身边好多的计划购房者,无不信心百倍地观望着。“肯定有一些开发商过不了金融危机这道坎”,“降价是迟早的事,咱们谁都不要现在买房,都耐着性子等着抄底吧。”然而现在看抄底似乎不可能了,随着房地产行业最近一段时间转暖的迹象,新的一轮价格上涨看来已不是空穴来风了。
先是宏观调控,后又金融危机,一度让消费者看到了房地产价格下调的希望。一时间持币待购的多了,更有甚者,干脆发起一个“不买房运动”,希望给开发商一些厉害,不信你不降价。开发商方面则为了既得利益,死扛硬顶,甚至也搞出一些“不降价联盟”,软硬不吃你那一套。当然也有扛不住的,或者灵机一动的,“明挺暗降”或者降价促销,但总的来看,降的幅度不大,离消费者的预期相差甚远。总之,消费者和开发商,双方就这样对峙着,僵持着,看谁能拗得过谁。
消费者的信心何来?一是社会舆论,都说房价太高了,好多人辛苦十几年、几十年、一辈子,到头来有几个能买得起一套房的?这样下去还能叫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还能叫社会主义?二是政府的政策导向,老百姓相信政府宏观调控的初衷,相信政府解决房价过高、彻底整治房地产行业的决心。后来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其实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的这种信心。很多人认为,在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相当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可能撑不下去,最终逼其降价促销,从而一定程度上拉回房价。
当然开发商方面也这样坚持着,你消费者观望,我也观望,你有“不买房运动”,我有“不降价联盟”,当然也有一些实力弱、撑不住的开发商,被迫“投降”打折促销的,或者适时调整销售策略,主动降价促销、保市场份额的,但无论降价面还是降价幅度,都远远低于消费者的预期。很多消费者觉得房价的“底部”还远未到来,还可以继续观望、等待。
政府方面开始时还希望坚持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即使是金融危机初露端倪了,对房地产行业仍然优先考虑宏观调控和打压过高的房价。国务院年初公布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没有房地产行业,其顾虑和调控的意图不难猜测。当然这期间及后来一段时间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所谓房地产救市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减免交易过程中的税费、对房地产企业实施所得税新政等,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总体上还是比较中性的,主要目标是活跃房地产市场,救市加规范,并不明显“偏袒”开发商和消费者中的任何一方。所以大多数消费者继续选择观望,满怀信心地等待房地产降价时代的来临;而开发商方面则越来越感到“时局维艰”,开始积极思考突围之策,面对每况愈下资金断流的窘境,相当一部分开发商可能只有降价促销变现这“华山一条路”。照此下去,没准消费者还真的等来一个房地产价格回调的机会,果如此,老百姓的降价梦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可能都能相当程度地得以实现,过高的房地产价格得到有效抑制,房地产行业有可能回到相对健康、理性发展的轨道。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蔓延,政府方面似乎调整了政策目标,更多地考虑了风险——经济“保八”的风险。政府后来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其出发点似乎开始偏离宏观调控的目标,转向如何刺激房地产行业尽早复苏,如何确保整体经济“保八”增长,譬如大幅降低开发商自有资本金比例、放宽房地产信贷政策等,似乎“偏袒”开发商方面多一些,实用主义的成分重一些,客观上降低了房地产开发的市场准入,缓解了开发商紧绷的资金链,鼓励房地产开发投资,提振了开发商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开发商与消费者方面对峙的筹码——还不赶紧买房吗,往后可就更贵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近各地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老百姓期待中的房价下调,不但未能美梦成真,而且很可能迎来新的一轮房地产价格上涨。近来土地一级市场成交量放大,以及一些城市“天价地王”的出现,就是一个明确的预兆。
从去年延续至今的房地产市场僵局终于开始松动了,一方面值得庆幸,另一方面又不能不令人担心:原有的泡沫还没有消除,新的一轮增长即将拉开序幕,这其实是一种非理性“带病”的复苏!只要“病根”不除,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就难有根本保证,到头来受到冲击和影响的还是咱老百姓。
在打破房地产市场僵持局面这方面,政府的政策导向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效果来看,政府多少有些实用主义的政策导向,不仅破灭了消费者房价下行的梦想,同时也使政府自己丧失了一次彻底整治房地产行业、使之回归健康理性发展的绝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