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家一开始并不了解EVA,但听过一两次较系统的介绍后,一般都会产生浓浓的兴趣。说来也怪,无论他是企业的老板、股东,还是经营者、分子机构的责任人、甚至于部门的负责人,都能不约而同地接受EVA的理念思想。到底EVA在拿什么打动我们?笔者根据以往的实践和咨询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简称,基本含义很简单,指经营收益扣除所占用资本、资产的使用成本后的剩余收益,通常表达为下面的理论算式:
EVA = 经营收益 - 资本成本 其中经营收益一般指税后净利润,资本成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也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EVA大于零,意味着经营收益补偿完资本成本后尚有剩余,反映财富或价值在增加;否则财富或价值被侵蚀,即使账面有不错的经营收益,只要不能抵偿资本成本,在经营上就不认为是增加财富或价值的。EVA的基本原理就这么简单!但是它蕴藏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所演绎的管理应用,确实“打动”了好多企业,包括近半数世界500强的企业。目前国资委也在央企中力推EVA。尤其难能可贵的是,EVA不仅是在企业所有者、股东层面受到推崇,而且在经营者层面也能引起共鸣。看来EVA确实有一些能够打动我们的地方。
首先,EVA体现了一种理念创新和突破。相对一般的价值评估体系,EVA通过“资本成本”项、特别是“权益资本成本”项的引入,重新定义了“价值”、“价值增长”和“业绩贡献”,从而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现行的业绩评价和激励体系,把着眼点聚焦到公司价值的真实增长上来,避免盲目追求业务增长和企业规模的误区,努力提高经营运行质量,走真正价值型企业发展的道路。
第二,EVA试图“纠正”现行会计体系的先天性设计“缺陷”,尽量减少人为操控的空间,还原真实的经营信息。多少年来,我们早已习惯了像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这些指标其实是有缺陷的。其一,它们难以客观、真实、全面地揭示企业价值的变化,比如在计算中不考虑股东投入的资金成本,似乎股东投入的资本是“免费”的;其二,这些指标是可以人为去操纵的,当年安然公司破产的时候,股市最为关注的几项指标,无不显示出这是一家业绩多么多么好的公司,而实际是早已败絮其中;其三,这些指标都无法避免现行会计制度设计上的先天“缺陷”,比如会计制度中有一个谨慎性原则,为了应付以后可能发生的风险,通常要从现期的利润中预提各种准备金,如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这似乎天经地义是合理的,但是对当期在任的经营者而言,用这样的指标去衡量其业绩贡献,这是否就公平合理呢?再如R&D、广告、市场开拓、员工培训、IT建设等战略性投资,按现行会计制度通常要作为费用一次性冲减当期利润,如果只以利润去衡量业绩贡献,那么任期的经营者谁愿意去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呢?到头来对企业、对所有者股东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EVA在这方面体现了很大的优越性。它的计算基于现行的会计体系,但力图将会计体系“扭曲”的信息加以真实还原,因而可以做到更客观、真实、全面,不仅体现了对所有者、股东的公平,而且也体现了对经营者的公平。可以说,EVA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最终拥有了共同的“语言”。
第三,EVA已经成为一个体系化的管理工具,可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确实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管理效益。这里仅举几例:
1、EVA价值驱动关键因素分析。通过分析,寻找影响企业价值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并且可以象应用平衡计分卡一样,最终绘出反映企业战略逻辑的“战略地图”。
2、EVA业绩衡量。用EVA衡量公司整体、分子机构或某些业务单元的业绩贡献,可能产生与传统的业绩衡量不一样的结果。“谁是企业的真正英雄?”EVA将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评判依据。
3、EVA激励机制。EVA提供了一种对经营层进行激励的新思路:激励大小与EVA挂钩,且上、下都不封顶,从而“把经营者当成了股东一样进行管理”,与股东一起分享“剩余”,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亏损”风险。EVA激励的实施,通常是借助一个所谓“奖金库”的功能来实现的。从EVA中提取奖金并不当期全部兑现给个人,而是部分进入一个记账式“奖金库”,以备EVA业绩不好的年份调剂支用。从这个意义上说,EVA激励具有某种长期激励的功能。
4、EVA与目标、预算管理。企业在年初制订经营目标时,可以同时制订EVA目标,甚至将EVA作为主导目标。与以往做预算每个部门拼命争抢资源不同的是,当以EVA为主导目标时,每个EVA中心会认真地、仔细地分析影响他们EVA业绩的因素,审慎地向上一级EVA中心申请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然后精心管理每一个创造EVA的细节,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EVA业绩。
5、EVA与业务组合分析。将EVA用于业务组合分析,可能产生与波士顿矩阵分析等方法不尽一致的结论,从而为业务组合决策提供新的视点。在EVA分析下,EVA贡献大、持续增长快的业务将受到追捧,而不仅仅看收入增长和现金流。另外,对EVA表现不同的业务,将针对性的提出不同的政策建议,特别是资源配置、融资方式等方面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