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了站在阵地上不停的自言自语:“你说这些小日本,炮兵轰步兵冲,步兵冲完了炮兵轰。你寻思不管他吧,炮兵轰完步兵冲;你寻思打吧,步兵撤,炮兵轰。就这么个恒久不变的规律,竟让小日本打下了大半个中国!!”(这是一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里面的画面)
我们这个不知道是观光团还是商务考察团的日本旅行团走在日本知名大企业味之素公司的车间里,同行的身材和迷龙相仿的张不凡不知道是自言自语还是对我轻声轻语:“你说这小日本个子不高,身体也不壮,单打独斗两下我就整爬下他,当年他们怎么就能把中国打得那么惨。”
我说日本人是步兵冲完了炮兵轰,炮兵轰完了步兵冲,日本人太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了。那时候的中国人是步兵冲的时候炮兵也在轰,步兵不冲了,炮兵也不轰了,整个军队都没个组织观念和团队意识,象这种团队战斗我们中国人是打不过人家小日本的。日本人是非常善于战斗的民族,在日本本州这个小破岛的历史上,几乎就没怎么消停过,几乎一直都在打仗,并且打出个武士这么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打出个武士道这么个特殊文化。这使得日本岛国的历史上就没什么象样的历史文化人物,数得上的也就出了那几个很能打的武将,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等幕府将军。战争一方面能突出英雄人物和一代豪杰,但更是个非常强调团队斗争的事情,就象织田信长的“风、林、山、火”四大军团就是团队作战几种形态,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做得来的,所以也就不得不强调那个组织性和纪律性了。因为日本历史上的武士阶层一直就这么打来打去的,这倒是锻炼的日本人很能打的思维方式和很善于打的能力。尤其是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中的游戏法则和技术专长,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军队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意识,他们首先描绘了宏伟的使命―――永不落大日本帝国。忽悠着本国民众和占领国人民的愿景――大东亚共荣圈,其次是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攻占中国大陆、太平洋诸岛及南亚次大陆,分阶段目标是首先占领中国大陆,以获取煤炭和粮食保障日本军事战略的物质基础,占领东南亚以获取橡胶等军事资源。实现占领中国目标的策略是先占领中国东北,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北方民族向南攻占中国全部领土的,并且很有几次都是成功的,比如北魏鲜卑族、元朝蒙古族和清朝满族,也许在日本人看来历史上的中国南部汉民族王朝能被北方少数民族所攻陷和统治,那就理所当然的也能被日本人攻陷和统治,关键在于他们能不能从中国北方的战略制高点向南攻陷全中国。这中间还用了很多历史上北方民族使用过的战争手段,比如野蛮的战争掠夺方式和诸如屠城策略(南京大屠杀),也不外乎是打击占领区人民心理战斗意识的恐怖主义方法。
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是明确的,甚至战略态势和战略阶段步骤都是按部就班的执行着的了,执行这战略的关键因素在于执行团队和执行团队的效率,作为战争执行者的日本军队也就承担了当时日本国民意志和日本帝国的历史使命。这个有了战略指示的团队不断的强化着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为的就是在步兵冲的时候炮兵不要轰,炮兵轰的时候步兵不要冲,也许仅仅就是这么简单的秩序被日本军队百分之一百的领会和认同,使得日本军队打赢了那么多次的大小战役,以致攻占了大半个中国。在战争中团队的组织性越弱,一致行动的可能性越低,战术执行上也就越容易出错。日本人不仅仅有个相对固化的思维模式(他们的脑子和德国人很相似,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太灵活),同时也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做了多年的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准备,就是让这支军队的每一个人的大脑都不要太灵活,完全依靠组织化去运行,组织的意志就是集体的意志也就是每个人的意志。日本军队依靠这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坚定的执行着日本占领中国大陆和南亚次大陆的战略目标,向往着大东亚共荣圈的愿景,为着实现大日本帝国的历史使命而拼搏,其实最终也不过就是为了能逃离那个土地狭小、资源稀少、地震不断,并且到处是地狱一样的火山的可怜的小岛。
现在我们终于不用去想打仗了,不用亲身去感受战争的可怕和严酷了,仿佛人类真的不再有各式各样的纷争了,虚妄的我们安逸的参观着、考察着并兴致盎然的观赏着樱花的纷纷飘落。从我们那个叫彦姐的团员脸上,我在一瞬间看见了幸福,在那雪片一样洒落在她身上的樱花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