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为模式是否成问题取决于这种行为对于特定的生命阶段而言是否正常。这对于人和企业来讲都是一样的。要想管好企业,我们就必须区分正常的问题和不正常或者病态的问题,前者是在企业发展的特定阶段出现的,后者则会导致企业的死亡。
所谓正常的问题是指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企业可以采取措施、作出决定克服这些问题。要是这些问题每一个企业在这一生命阶段都会遇到,只不过是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那么这些问题就是预料之中的,这一类问题可以归为“常规性”问题。如果在预料之外,那就属于“过渡型”的问题,一旦企业完成了向下一个生命阶段的转型这类问题就会消失。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不正常的问题就需要外部咨询专家来介入治疗了。此时,企业的成长受到阻碍,同样的问题不断折磨着企业,远比预期的时间长,管理人员经常会被内部的问题影响得心力交瘁。
企业生命周期共分为成长阶段和老化阶段。在成长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的第一个起点是孕育期,此时企业尚未诞生,仅仅是一种创业的意图。在孕育期,出现创业者掌握控制权并且承担了现实的义务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出现创业者只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利润导向只考虑投资回报、创业者的控制地位不稳固、所承担的义务和风险不想当等现象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在企业的孕育期,只有有人真正承担了风险时,才表明企业真正诞生了。这时,企业将进入了婴儿期。
在婴儿期,企业的个性行为呈现出如下特点:因为行为导向、机会驱动,从而缺乏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因此表现不稳定:容易出现问题,而且问题容易演变成危机,管理工作容易受危机左右,也不存在授权,管理上唱的是独角戏,造成管理者承担的义务不断受到考验,并且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在婴儿期,资金不足和创业者承担的义务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当现金收入和经营活动达到某种稳定程度时,企业就脱离婴儿期进入了学步期。
到了学步期,创业构想开始真正体现价值,企业不仅已经克服了现金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而且销售节节上升。学步期的企业常常会因为同时涉足太多的事业而陷入窘境。学步期的企业将一切都视作机会,眼前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使创业者忘记了婴儿期所经受的艰难困苦。在学步期,企业是围绕人来组织,而不是围绕工作本身进行组织。在学步阶段,成就越大,所出现的危机就越大,推动企业变革的作用力也就相应越大。此时,企业终于认识到需要一整套规章制度来明确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情,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也就由此而生,这意味着通过主动选择而非被动适应,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己来主导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