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海尔 人单合一



 学习海尔 人单合一

企业是人和事的结合体,理想的企业模式是,以客户的需求为指挥棒,把合适的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在合适的时间内和合适的地点,完成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按照科斯的企业理论,企业实质上是用内部契约代替市场契约的产物,因为内部契约比市场契约能更好地在企业内部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但大部分企业内部都需要一个长长的链条,实现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或者从创意到服务的服务过程。由于环节多了,参与的人就多;参与的人多了,链条前端的人就看不清后端客户需求指挥棒的指向,企业的效率和效果就会打折扣。于是,制度经济学家们又告诉我们,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劳动合同)是不完备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内部人控制、搭便车等等现象,因此企业需要用管理手段来弥补劳动合同的不足。这些管理手段表现为企业家们常用的管控模式、组织架构、制度流程等等,这些手段实际上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另一份合同----管理合同。但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合同是从部门的角度立意的,没有到达企业的最小单元个人。海尔用人单合一的思想补充了管理合同的不足。

人单合一是张瑞敏在2005年海尔全球经理人年会上提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订单,而且要对订单负责,而每一张订单都有人对它负责。订单就是市场,指向客户需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看清客户需求指挥棒做事。海尔SBU的概念也就由此产生。人、订单和收入三者直接挂钩,“每个人都是一个SBU,每个人都是一个考核单元”。张瑞敏设置了一张适合每一个人的“损益表”,通过它了解每一个人的盈亏情况。

       人单合一对企业有两个硬性的要求:一是执行力,人以订单为核心工作,附加在人身上的职位升降、薪酬升降,依订单完成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考核。海尔今年以来一系列的人事变动都与损益表有关,海尔装备部品集团老总周利民退为海尔集团顾问,就是一个例子。二是管理基础。这要求企业有成熟管理思路、相对稳定的管理架构和保障沟通的信息渠道。信息畅通是管理合同到人并最终有效实施的最大保障,对企业在稳定管理架构前提下的流程质量有很高要求。为此,海尔从2007年4月26日,发起了“1000日流程再造”,,完成了2000~2500个流程的构建,为海尔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也为海尔实施人单合一、用损益表考核铺平了道路。

       海尔面对的是在中国竞争最为激烈的家电行业,海尔找到的蓝海是全球化和向服务转型,人单合一成为海尔战略转型的内部契约保障。转型是市场的要求,管理合同应当说也是市场的要求,市场有时候是残酷的,缺乏人性的,相信海尔选择的就是这样一条带着杀气的突围之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6984.html

更多阅读

海尔馨厨互联网冰箱 与互联网零距离的海尔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是海尔二十年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的创始

“人单合一”:海尔的管理学尝试

     如同15年前受哈佛大学之请以中国企业家“第一人”的身份走上哈佛大学的讲台一样,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日前作为全球唯一受邀的企业家登上了世界最顶级的学术峰会——美国管理学会第73届年会的演讲台。在长达50分钟的演

海尔运营模式 从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看海尔转型

     通过案例可以看到,通过建立人单合一的倒三角模式,海尔希望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员工更多的权力,而非让远离前线的人指挥。张瑞敏先生非常敏感地读到了在互联网经济下,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变化。因

海尔zzjyt自主经营体 从自主经营体看自组织

     在“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下,海尔把企业划分为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每个经营体拥有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这是一种典型的自组织。海尔的自主经营体,是我目前看到的,国内最好的基于现代管理发展出来的自组织。  从历史发展角度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海尔新模式—人单合一双赢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生态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消费者权力上升的挑战、价值个性化的挑战、网络传播效应的挑战、大规模协作的挑战,等等。面对挑战,很多企业都对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管

声明:《学习海尔 人单合一》为网友面店老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