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进步,将我们每个人都拉到一个起跑线上。新技术、新模式,一旦被市场认定,有如EMAIL的速度,传遍每一个跟进着的脑海。由此,“想法”乃至“有想法”的人,更显得弥足珍贵。于是乎,每个人似乎都敢“想”起来,企业家的“想法”,无论是否成功,都还被冠以“创新”标签。如果是为此而修补,而调整,那一定是不断创新的表现。 记得小时候妈妈曾这样数落过我的贪心:“你怎么能卖水的,看见大河呢”?意思是,卖水人看见大河,立刻就认为自己已能赚到多少钱了,而根本没考虑,凭你的能力,究竟能不能卖出去。。。以现实的“想法”而论,妈妈的说法,显然不是时代的声音(太老百姓了)。特别是在一些有过成功经历者的眼中,什么“想法”又是不可实现的呢?诚然,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好像是一句广告语),但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家底,忽视了现有人力、资金,甚至是有意识的忘记这些数字,只凭借着自己想法中的逻辑判断,凭着过去手法到位而取得的骄迹,去强推、强行,企业的风险自不言而喻,在此想法上的手法,也必然无所不用其极。毒牛奶、苏丹红可见手法的一般,而追根溯源一定是“想法”过于超越能力,而迫不及待的结果。有位专家曾言“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他所拥有的资源都是一个有定量上限的资源。衡量一个人、一个组织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看他在这个有限资源下对社会创造的价值。”而笔者认为,不同阶段的上限是有明显区别的,如何妥善认清不同时段的上限,是想法引领手法,手法顺应想法的基础。企业也在这“战略眼光”中是为成长。
另然,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仅有想法是不够的,必须有足够的手法。大手一挥,千军万马凭着自己的悟性与热情是不能克敌制胜的。必须要辅以精确地指引,要在有高度的责任感的前提下,细究流程,准确指令,才能确保想法基于手法;手法高于想法升级标准。
大侠郭靖双手互搏的手法,聪明的黄蓉终究是没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