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想修炼葵花宝典就别来了,你要想明天就成500强就别见了。只顾套取管理智慧、一嘴不差钱的免谈,省得咱们互相都会失望。既能立竿见影,又能点石成金且毫无风险的那种才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痴守着咨询行业过一辈子的,当然我们也没梦想今天就已成了杰克韦尔奇。 您要真是往里瞎扔钱的主,我们也接不住。没期待一签单,我们就能贼捞一笔钱。企业具备咨询规模,有一定的管理基础,清晰地咨询期望值就行。要是多少还有点创新意识那就更靠谱了。我们喜欢科学分析果断决策的企业人,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咨询,让甲方乙方都能收益。

说得够具体了吧。本土管理咨询行业,岁数已经不小了,没正经经历过老祖宗的传承,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高速发展,但仍属叫好不叫座阶段,应该定性为知识服务业中最为朝阳的产业。从业者性格OPEN,经营思路灵活,但天生胆小,就相信全方位贴近客户能赢得续单,还老忽悠我。总体而言属于对老板对企业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类。…………. 一段山寨版的非诚勿扰旁白,虽带调侃,但也倒尽了本土管理咨询的辛酸。客观的讲,咨询行业已历时多年,但市场定位仍游离于大侠与民团之间。无论是政府、企业界人士多半还在可有可无的认可程度上。君不见经济危机之中或问计于学者、或问计于大家,而落实到实体企业的实施层面,有谁问问管理咨询顾问的意见?上万亿的拉动是落实到企业的,那么企业的能力提升、管理效益岂止是资金拉动就能改观的呢?当然你可以质疑咨询公司本身的良莠不齐,但像北大纵横这类已成规模的咨询机构,一样会遇到尚不能适逢其会的境地。 一个行业的发展,一定是需求与能力的博弈而催动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切合的音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比如说,早几年前平均5-7份项目建议书,基本上就能落地一单,而现如今至少要15份左右的项目建议书才能有所回报。并非建议书过于水分,也并非所有企业的管理实践都已超越管理技术,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自身乏术之时,动起了咨询公司的脑筋,也恰恰是行业的竞争初期,咨询人士还以做生意为主,而并非做产业。为了打动客户,不惜和盘托出,至少有一大部分的管理思路,被非诚意咨询的客户所简单剽窃。从而间接导致一些顾问公司心存顾虑,对判定不清的客户需求,不愿或不敢过多投入,以致双向失去有价值的合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双输。 应该讲,对发展中的本土管理咨询抱有太高奢求或根本不屑的两极观点,对该行业或是对企业自身都是有害的。而从追赶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步伐当中,本土管理咨询无论是“恶补”式的修炼,还是西方管理知识、工具的普及之效,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我们还判定,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管理咨询行业也必将成为推动企业变革与成长的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