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 中国企业实施ERP(企业资源规划)信息化系统,
就有"何谓成功"的热烈讨论。一些企业曾被指责因为花费了巨资,不成功也要自认为成功(只要主持该项目的领导人还在台上)。ERP的成功予否,从"外部人"来看,的确不容易,有谁能知道该系统是否持续运行﹑是否产生出了经济效益(因该项信息化而增加的收益减去该项投资成本之差是否大于零)?
EVA也同样面临着成败与否的评判难题,特别是当企业付出8位数左右的天价去支
付咨询费用的情况下。EVA相较于ERP,更是个无形的概念。即使实施EVA的公司已经上市,即使在其公开资料中披露了EVA的有关信息,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价与EVA的相关度较欧美企业为低(根据黄卫伟教授的一项实证研究,业绩较好的100家上市公司的该项相关度约为0.69,业绩较差的100家企仅约0.34。美国上市公司整体的该项相关度达到0.8以上),试图通过资本市场的公开信息对实施EVA的上市公司作出成败的结论,也会失之偏颇。看来,要对EVA实施效果作出接近真实情况的判断,只能是以一个"准内部人"的身份,
或者说,以私募融资人﹑证券投资基金或投资银行(可能被邀请为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担任承销商或包销商,或为其向投资者作专业推荐)的身份,了解企业实施EVA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一种简单而可行的方法是,观察公司的"EVA报表",即EVA会计调整方案﹑调整前后的
科目数值变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以及EVA是否大于零。如果该公司实施EVA已有几年的时间,也可观察其连续几年的"改善"情况。然而,尽管EVA连续多年大于零,也未必能断言其EVA实施取得了成功(反之,EVA当年小于零或连续多年小于零也不能简单地认定其实施EVA失败)。这里的关键是要排除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影响EVA构成要素的客观因素指标的影响。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可靠的方法是将该公司的EVA与一组同行业对标企业的平均EVA进行比较(因为它们均处于相同的外部经营环境并经受了相同的客观因素影响),当该公司的EVA减去对标企业平均EVA的数值差异逐年增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断定该公司实施EVA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就是取得了成功。但是, 这里有一个对几乎所有企业无法逾越的困难,就是如何去计算该公司EVA与对标企业平均EVA的差异,如何在人工(EXCEL电算表)条件下去同时面对众多对标企业的会计调整与EVA的计算? 幸运的是,北大纵横(其下属公司)与国资委联合开发的﹑经过多间大型企业成功实施的<经济增加值(EVA)测算﹑评价与分析信息系统>(以下简称EVA系统),可以高效﹑简便﹑针对各种个性化要求地解决这道难题。借助于EVA系统,我们还可以采用更为可靠的方法。就是将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如为
上市公司可以从公开资源获取)输入至EVA系统,由我们主动进行相关的会计调整等项操作,直至计算出EVA及其与各对标企业的比较结果。这种方法将更为高效﹑准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判断企业实施EVA是否成功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定性方法。这就是
了解该企业的激励是否与EVA的表现挂钩? 这种挂钩的紧密程度如何? 这种EVA激励是否呈增强的趋势(即逐渐包含短期﹑中期与长期股权激励)。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可以结合上述方法的结果, 共同对企业实施EVA是否成功作出判断。这也就同时解决了定义EVA实施成败判断的边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