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金融危机给大型制造企业一个深刻的教训,大量的工厂因为无法担负过大的资产摊销而严重亏损或宣布破产。但同时我们发现一些有自主产权的企业依然活得很好,仍然在继续的扩张。同样是服装加工企业,有的服装加工企业没有的海外的订单,就变得无所适从,连续亏损。但有的服装企业如“哥弟,秋水伊人”等品牌正在通过它建设多年的销售网络,店面继续有滋有味的设计,生产,销售。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难道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难道企业不能专攻生产,把生产提高,让别人去做销售,体现产业专业化?
我们来分析一下国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基本上任何一项产品都有7个环节完成产品的生产到销售,他们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订单处理、经营批发、终端销售。产品不一样,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水平不一样,但是越是可以社会标准化的环节,成本控制越可以接近完美,产品附加值越少;但是越是有技术含量不可社会标注化的环节,他降低成本的难度越大,如飞机的制造与一件衣服的制作,前者的技术含量高,社会标准化难度大,故具有较高的利润性,后者难度制作小,社会标准化程度高,增值就较少。
对于一个企业,如果想生存的舒适,有充足的利润,其产业价值链中必须有高利润的环节。如果仅仅依靠低利润环节增值,他的风险就非常大,活得也非常艰难。对于服装加工企业,高利润环节是设计、批发、零售,如果仅仅是生产的低利润环节,那么这家服装企业可复制性强,抗风险能力就弱。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设计、原料采购、、终端销售属于高利润环节,制造生产、物流、运输属于低利润环节。如果某家汽车企业光是生产,专门替别的厂家OEM,那么他的风险非常大,利润少,事实证明这样企业不具有长期生存的可能。
所以对于产能过剩的企业,最好是对产业链进行进一步整合,提高各个环节中的技术含量,不可模仿性,提高整体产业链利润。如果一味的追求产能就会在某一段时间把所有的利润又变成了无用的固定成本,企业因流动资金匮乏而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