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下班回家,发现所住小区的对面竖起了一个“**海鲜大排档”的招牌,对于我这样一个贪吃没钱的家伙,这块牌子无疑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终于等到了大排档开业,在优惠期便携全家去抢便宜。排挡的装修总体还算可以,象一个中档偏低的餐厅。看到人头攒动,才知道象我一样“爱占便宜”的人还真是不少。担心便宜的生猛海鲜被先来者抢空,进去后我便直奔海鲜区,“抢”了一个服务生变开始点菜。 等真正开始点菜,看到标价,便感觉有点偏离预期! 这同外面大幅宣传标语宣称的“超低价”显然有所出入。要知道我还是经常光顾北京一些“知名”的海鲜市场和排挡,对海鲜的时令价格还算是熟悉。店里的海鲜价格虽然算不上昂贵,但也绝对不能称为低价,应该说价格水平相当于一个中档饭馆的价格,这同“排挡”两字及宣称显然不太一致。虽然心里觉得有点不舒服,但由于已经进来,并且考虑到离家近,比较便利,只是没占到便宜,也就没准备再换地方! 可当我小心点菜时,服务员不停地在我耳边说:“我们这海鲜都是直接从海边过来的,只收原料价格,在北京是最便宜的!这些海鲜都是刚进的,都是活的,新鲜的很”正在这时,我那3岁调皮的儿子已经抓起了一个死得不能再死的皮皮虾在玩。再看看一盆盆的海鲜,几乎看不到哪个品种有“生气”,更甭说“生猛”了!这时的我心里开始升起怨气,而服务员依旧指着一盆盆死得不能再死的海鲜说“北京最新鲜的”之类的话,及至我也拿起一个死得不能再死的扇贝给她看,她依然说“这不都活得很好嘛!”我终于出离愤怒了:“难道我脑门上写着傻×两字吗?” 在现实的企业营销工作中,虽然许多企业不象我前面的经历排挡一样严重侮辱消费者智商,但公然将消费者当傻子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在营销工作中我们常说“消费者是糊涂的”,这主要是指大众购买行为属于非专家购买,普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常常不能真正了解商品的真正价值或者不愿深入了解,消费表现常常更加感性!具体表现为盲目的“恋牌”、“跟风”等行为。这一点常常被企业用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如概念营销等。 只要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的“糊涂行为”就仍然会继续。但是,企业必须认识到的是,现在人们的沟通手段同前些年已是显著不同,企业的营销策略不但需要更多的以事实为依据,而且还需要更加关注竞争行为。例如,前段时间蒙牛特仑苏OMP事件,现代信息技术让这一事件一夜之间在全国妇孺皆知,而蒙牛特仑苏包括蒙牛企业的美誉度大大降低!这种以忽悠消费者为根本的概念营销风险越来越大,对于一个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品牌来说,不能再把消费者当作“糊涂虫”了! 而企业也应该更加关注竞争者。至少现在的“糊涂”消费者比以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有更多更容易的交流手段,消费者对竞争者产品的简单的对比还是会的。如果企业还不如消费者了解竞争者,仅从自身出发来制定策略,有时在消费者看来企业的说辞可能非常可笑!更甭说形成忠诚消费了。 因此,企业在今后的营销中,仅仅关注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时时关注竞争者。对于已经建立起品牌知名度甚至美誉度的企业而言,宁可把消费者当专家,也千万不要再把消费者当“糊涂虫”了!那些公然将消费者当“傻子”的行为只能最终令消费者出离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