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员会28日签发10号令,对此前公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的“进口管理”部分做出修改,对进口“整车特征”的相关政策规定做出调整,取消了相关限制政策。根据10号令,2004年开始执行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第十一章的“进口管理”部分将做如下修改:一、停止执行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五 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二、停止执行第六十条中“对进口整车、零部件的具体管理办法由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的规定。
在原来的规定中,具有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是25%。根据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制定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
(一)进口全散件(CKD)或半散件(SKD)组装汽车的;
(二)在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认定范围内:
1.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发动机两大总成装车的;
2.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之一及其他3个总成(系统)(含)以上装车的;
3.进口除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以外其他5个总成(系统)(含)以上装车的。
(三)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的。
这个核定标准自2006年7月1日起开始生效的。
现在取消了整车特征这一限制,进口汽车零部件统一征收10%的关税。据有些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次调整并不会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构成太大影响”。对于这种论调我是非常怀疑的,中国的汽车工业将因为这一规定的取消受到重大影响。否则欧美的汽车业巨头也不会劳师动众的向WTO提出上述,并最终取得胜利。
这项关税的调整会使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各家的份额产生很大的改变。作为该规定取消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准进口车”,也就是关键零件全部进口,国内组装的汽车会迅速增多。长期以来,国产车,尤其是一些挂着国字头的大型买办国有汽车企业享受了很多国家的政策的和非政策的保护。例如,到现在汽车也不在三包之列,不被定义为消费品。这和把住房排除在CPI统计之外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这些企业实在是不增气,大型国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汽车,其他的国内企业的汽车质量迟迟不见提高。最后受伤的只有消费者。现在,如果有一辆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全部是进口的,而价格只比国产车贵不多,我想消费者会选择谁大家都会想到。国产车只有进一步的降价来争取市场,企业的利润会进一步的摊薄。没办法,谁让给了你机会,你不拿消费者当人呢。
其次,这次调整将改变对汽车零配件产业会产生重大影响。现在,一些高附加值、关键技术的汽车零配件生产技术还不被国内的企业所掌握。这也是对国内的几个国有汽车巨头愤愤不平的原因。哪了国家的钱,收了老百姓的钱,最终只成了一个外国汽车企业的买办。什么关键技术也没有开发出来。现在需要他们顶上去的时候,他们恐怕只会是“软体动物”了。根据有关资料,自《办法》颁布以来,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的热情高涨,签约企业达90余家。《办法》取消,很可能会使国际零部件巨头调整在华投资战略,对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低成本的零部件,可能改为直接向中国市场出口产品,同时加大在中国周边劳动力成本更低地区的投资,使中国利用国际资本和技术,打造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难度加大。跨国公司乐于进口组装的主要动力在于税差。中国整车进口税率为25%,零部件进口税率为10%,税差为15%。《办法》取消,可能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及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由过去的零部件先行向总装先行转变,由整车进口向KD组装转变以逃避关税。中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岌岌可危。也许关键零部件技术,如自动变速箱永远也无法自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