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y看到南方都市报的南京薛玉斌的创业故事(薛先生做了一份“爱情地图”的印刷品,免费派赠给市民,以恋爱场所大搜查的概念将南京市地图重新包装,把当地餐饮、娱乐、休闲场所的广告尽收其中,类似于一份dm杂志)深受启发,同时看到嘉宾的点评此项目可以复制,于是Kary就想在广州做类似的项目。
Kery的设想是把广州商家的打折或优惠信息进行汇总,制作成精美的小册子,然后免费在居民区或菜市场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发放。同时在小册子的每个页面做一个小笑话或者是生活小常识,以便提高阅读率。这样对于商家和消费者都是双赢的。 在盈利上主要是向商家收取低廉的费用,初步定位在500元左右。目前这种直投的广告目录充斥市场,在互联网上消费垂直搜素网站也很多,注定进入这个市场的竞争会很激烈。Kery想问:如果我真想试一试,那我的计划还有什么不足之处?是否可行?专家还有什么好点子装扮一下我这个项目?我的点评:在多次和VC的交流中,发现VC比较看好的一类项目就是在一地已经取得成功的商业模式被移植到另一地,如百度对Google的模仿就受到了VC的青睐而得到了投资。Kary打算复制在武汉已经取得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降低创业的风险,这是一个可以加分的因素。广告发放的对象要和广告的内容匹配。如在菜市场发放,发放的对象可能大部分是买菜的家庭主妇、上了年岁的大爷大妈;而杂志的内容如果是一些有情调的餐厅、恋爱场所的信息可能就会“表错情”了。在Kary的设想中,我们看到她的杂志以商家的打折和优惠信息内容汇总为主,这些信息的受众范围较广,在居民区和菜市场投放可以算是“精确投放”。通常退休在家的大爷大妈对打折信息非常敏感,也有时间到很远的地方去淘便宜货。在北京经常可以在公交车上遇见到很远的地方去买优惠品的老年人,最夸张的一次是在河北的廊坊(在北京南60公里)遇到住在北京南四环的两位大爷,他们早晨坐车到廊坊去“遛弯”,下午在廊坊买一些便宜的菜坐车回家。可见这类优惠信息对特定的受众的吸引力还是巨大的。当然也不要漏掉爱美的时尚女士,各种服装、鞋子的促销信息对她们的诱惑也是不容小窥的。所以在内容的收集和投放地点的选择上是否可以考虑到她们的需求呢。广告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在江南春成功案例的鼓舞下,各种新媒体广告公司雨后春笋式的成长了起来。在这样的一个红海市场上,这样的一个商业模式还是比较容易的被人模仿的。尤其是一些日报、晚报类媒体或者与她们相关联的广告公司,利用她们在投递和分销渠道上的优势很容易开展类似业务。一些新媒体类的广告公司,她们会同广告的投放场所如写字楼、饭店等签订排他性的合同,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以此掌握住广告投放的渠道。在居民区和菜市场投放杂志这种方式其排他性是比较弱的。在这方面Kary需要好好动动脑筋。创业时,一个好的创意是成功的必要保障,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实施的细节:每一期的印刷量是多少,再加上投放人员的费用,需要多少钱。预计每一期有多少商家会投放广告,增长性如何,多少期可以收回投资。两期之间的间隔是多少,是否会错过一些实效性很强的促销信息……各种实施细节都要仔细考虑。最后,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坚持到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