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进口大豆已经严重威胁了国产大豆的生产和销售。从去年年底,大豆的生产大省黑龙江就出现了大豆难卖的局面:进口大豆价格低于国产大豆,而国产大豆因为成本的原因已经不能降价了,这直接导致了国内的油脂生产企业改用进口大豆而不用国产大豆。为了保护种豆农民的利益,有人建议国家高价收购国产大豆然后在低价卖给国内的油脂加工企业,以此来解决农民卖豆难的问题。不过这个提议好像没有被采纳,因为这样作需要政府补贴大量的资金,这笔钱由谁出成了一个问题。有大豆生产省出,他们会说收益的是油脂生产企业,而很多企业不在大豆生产省。由油脂企业所在省出,他们会说受益的是大豆生产农民,而他们不在本省,为什么要我出这笔钱呢。所以如果真采取这个补贴措施,钱只能由中央政府出。但是中央政府从财政出这笔钱恐怕也不是很容易。
上个月看到一则电视新闻,说黑龙江省现在大豆收购的不多,原因是农民的大豆含水率达不到收购的标准——收购大豆的含水率不能超过13%。其实把大豆的含水率降到13%并不是难事,并且已经到了今年春天了才用这个原因解释大豆收购量少,这个说法不能让人很信服。农民应该早就知道大豆的收购质量标准,不会等到卖豆了才来打听大豆的收购含水率标准。当然也不排除粮食收购部门严格执行质量检验标准,甚至苛刻的执行标准,通过“技术壁垒”来限制农民向政府交售大豆。农民卖豆难,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种豆积极性,会导致今年的大豆种植面积减少。种植面积的减少,会限制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应用,大豆的生产成本会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进口大豆会进一步侵占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国产大豆的形式会越来越不好。“八国联军”会最终打败本土“豆军”。
如何才能解决中国大豆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呢?这是一个需要管理智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