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系列研究文章”三
房地产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只有全面的研究才能回答社会关注问题的各个方面。系列文章会涉及房地产市场的特征、政府定位、住房保障、土地问题、房地产开发、热点关注等。衷心希望能得到网友关注和支持。
有几个数据和观点总被拿来吓唬人。
我国人均占有土地不足0.01平方公里,约为世界平均数的1/3;截至去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总面积下降到18.27亿亩,已经逼近“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条红线;粮食安全是我国的安全战略问题。。。
土地人均低和粮食安全是两个层次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关键,人均耕地高低说明不了问题。美国人均耕地高,但她不仅养活美国人还养活了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中国人均耕地低,但也养活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人民。能养活自己,再比谁剩余的耕地多没有任何意义。
粮食安全的意义一直被中国政府高估了。一直以来,我国的粮食自给率维持在10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人用自己的耕地自己养活了自己。
但世界上许多国家并不把粮食高自给率作为追求的目标。因为要达到高的粮食自给率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比如,要有大量的农民付出;要严格限制用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的工业和居住用地等等。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一直低于40%,另一东北亚的韩国竟是世界第二大粮食进口国,欧洲一些国家粮食自给率也一直很低。
我国粮食安全一直被赋予了很多道义上理由。中国多年来一直被列强凌辱,吃饭问题一直被上升到了不能再高的使命高度。若抽象讨论粮食战略,主张维持粮食自给率越高越好的人自然立即占据了道义和爱国主义的制高点。很难争辩说,粮食战略不重要,除非甘愿挨不顾中国安危的骂名。民以食为天,好像是一条碰不得的祖训。毛泽东时代的“以粮为纲”也让中国人记忆犹新。中国自古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即使闭关锁国,也养活过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工业革命将世界推向全球化后,中国也没有及时转换闭塞心态,警觉世界潮流的剧变;而紧抱自给自足的祖训不放,排斥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结果,是越来越贫穷落后,被动挨打。
而今改革开放近30年了,这种心态还大占其道。其标志事件就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的声明。
粮食安全与粮食禁运密切相关。在国际粮食贸易史上,某些粮食大国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减少乃至中断对粮食进口国的粮食供应,有时单纯或主要以粮食贸易为手段对粮食进口国进行禁运,有时更为广泛地采取一揽子禁运的方式。根据美国学者Hufbauer和Schott统计,1950~1984年间,全世界共发生10次粮食禁运。其中,8次禁运是由美国发起的,9次禁运目标国为发展中国家,1次为前苏联。虽然粮食禁运发生机率并不很低,但是考察粮食禁运的成败情况,就会发现,5次完全失败;2次对禁运目标国造成短期压力但没有长期影响;1次禁运成功但禁运作用微乎其微;2次基本成功。只有2次获得基本成功的原因在于,被禁运的两个对象国老挝和印度都属于粮食受援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粮食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购买力也受到外汇短缺的严重制约,因而粮食援助的中断加剧了这些国家粮食短缺的困难。联系到中国,实际上中国遭受粮食禁运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发生粮食禁运,也可以通过反危机调节行为来化解粮食短缺的风险。
今日的世界是一个靠相互依赖才能维持较高生活水平的时代。以远较粮食战略严峻的石油安全为例,我国现在已是世界排行第二的石油进口大国。由于本国产量不见增长,目前中国的石油需求已经一半要靠进口。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每天将达1200万桶,其中900万桶靠国外进口。面对远为严峻的石油安全角势,即使对各种安全问题忧心忡忡的人,大概也不会以此要求限制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真这样做,固然会大大提高中国的石油安全,却会严重损害城市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面对石油自给率的急剧下降,唯有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维护和完善现存的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系和世界秩序,发展多边能源贸易和对能源开发的投资才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正途。
首先声明我并不反对粮食安全战略,只是反对100%自给率的粮食安全战略;我并不反对土地供应要有计划,但反对用虚拟的粮食安全和土地有限作为借口,不顾房价暴涨,死不提高土地供应量。
但现实是,以北京为例,政府不仅仅没有提高土地供应量,连年初的计划供应量都没有完成。北京2005年未完成年初预计的土地供给计划,2006年也没有完成年度供给计划的 1600公顷。土地公开交易的数量在过去3年的数字分布分别为:2004年546万平方米;2005年433万平方米;2006年824万平方米。这些数字的单位都是供地的建筑面积。而在过去的三年时间,房屋的销售面积分别是:2004年2602万平方米;2005年2217万平方米;2006年2288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