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到15日,我在上海待了3天,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上海人对待问路的态度。
在上海地铁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中1号线和2号线是最繁忙的两条地铁线路,在这3天里,我坐到最多的线路就是1号线和2号线,还经常要换一次车。其中人民广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换乘站点,这个站有1号线、2号线和8号线,中山公园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换乘站点,有2号线、3号线和4号线。
在1月14日傍晚,我从公司所在的中环广场出发,在黄陂南路坐地铁准备去中山公园,坐过上海地铁的人都知道,上海地铁里面只有本线路的各个站点的信息以及换乘站点的换乘线路信息,而没有其他线路的信息,这和北京地铁有很大的不同,在北京地铁里面,在坐任何一条线路,都可以在地铁车厢里找到你想去的对方的信息,而在上海地铁的车厢里你无法查询到别的线路的信息。我在黄陂南路上了前往人民广场(人民广场在黄陂南路的下一站)的地铁后,想询问一下该在什么站去换乘地铁到中山公园,我分别问了一个小姑娘,她回答说“不知道呀”,我又问了一个说上海话的中年男士,他回答说“不知道呀”,上海地铁在上下班时是异常拥挤的,这时还不断有人和我交换位置,我当时是非常生气的,中山公园站和人民广场站都是坐地铁的人经常要换乘的站点,就和在北京坐地铁,西直门站和复兴门站的性质是一样的。就在我准备寻找第3个人询问的时候,一个戴着耳机的小姑娘摘下耳机告诉我,就在这站人民广场下,换乘2号线就到了,我连忙说了声谢谢后,就赶紧往车门方向运动,我发现岗位我寻问的中年男士也在人民广场下车,我当时的心里别提多憋气了,真想把那个中年男子叫住揍他一顿。想想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和他计较,就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由此我又想到十几年前到上海出差的经历,在十几年前,上海的街道编号比现在更多,每条街道都有上千个门牌号码,而且有时候这些号码还不是有规律的排列,当时手里拿着单位的地址,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走,而在问路的过程中,当对方听你是北方口音时,有许多上海人就装听不见,根本就不理睬你。还有更为可气的是,有时他们还会故意向相反方向给你之路,后来在上海问路我一般要问至少3个人以上,如果3个人给我指路的方向是一致的,我才会继续前行。
从在上海问路我就联想到广大的中国企业,每个地方的企业其实身上都会带有当地文化的烙印,而企业和企业之间其实需要大量的进行沟通,如果企业之间的沟通就和在上海大街上问路一样,那么企业之间就根本无法建立信任关系,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同时也严重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效率。
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已经给从事简单加工的中国制造企业亮起来红灯,那么中国企业如何从简单的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呢?中国人之间的沟通方式的改变就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等什么时候我们在上海大街上或地铁里问路时,不再遇到我所遇到的场景时,中国以及中国企业就能够真正地成为世界强国和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