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企业培训效果的达成与否,关键因素在于对症下药并有效进行后续跟踪。刚才几位专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这里仅从培训师的角度做三点补充,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点是怎样判断课程的有效性。我认为判断培训实效性的唯一依据就是针对性是否足够强。如果针对性不强,结果无非是牛弹琴或者自取其辱两种:前者是大炮大蚊子后者是蚂蚁撼大树。我在过去的培训和咨询过程中对此深有感触。有些时候我们在讲坛上慷慨陈辞甚至涕泪纵横,但是台下的听众无动于衷——不能处于同一个“场”中,受训学员权做观看马戏表演,效果自然不能尽如人意。
深圳一个培训界朋友上次来北京,我们在后海喝茶,他给我讲自己当年的糗事:早年给华为任正非及其管理团队讲课,讲了一些空洞的道理,结果老任甩手而去,抛下一句话:我比你走过的路多,这些我比你懂。这个哥们深受刺激,后来十年专注人力资源培训,而今已经是业界翘楚。给任正非这样的人精来讲空洞道理,在我看来就是自取其辱。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很多企业家比我们更专业,更深刻,我们要始终要有小学生的空杯心态。
第二点我来分享怎样做到培训的实用性。我围绕这个问题主要讲四点:
第一是一定要专注专长,专注是最锋利的刀。现在很多培训讲师大言不惭,什么课程都敢接,从网上拷贝一些课件就可以出去忽悠,结果最后大家对他不再信赖。这一点在国内的诸多讲师身上都有,比如某某先生的战略课程非常精彩,结果他还讲六十四卦还讲人力资源,似乎什么都能讲,结果他的讲课就变得面目可憎了;还有某某某,刚刚出道的主要做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后来就似乎成了全能冠军,全能冠军的后果就是样样不能,我看了他近来主导的几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项目,不客气的说一无是处。在我看来,不专注则无法蓄势,正如一个男人没有了势是很可怕的。专注则意味着功力与美感,如果培训师能够像庖丁一样把解牛做出音乐感和美感来,那就非常不简单。什么时候讲课和听课都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才可以说培训师到了一定火候了。
第二是要区分好务实和务虚。现在国内培训市场卖的比较好的光盘,比如某某某、某某某等等,他们更多的课程是务虚的,更多关注的是对学员思想的改变,借以改变其行为。这些当然都很好,但是在中国很多企业中,实际上更缺乏务实的培训,就像戴明当初给日本带去的管理革命,更多的是务实层面的。分清务实和务虚是做好一堂针对性好课的前提。
第三是体系化的知识结构,这个刚才李院长已经谈到了,我就不赘述了。
第四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就是实效的阶段性。这个阶段性一定要结合国家崛起、产业社会进步等大背景进行分析,进而细化到个人习惯、思维模式的改变等等。比如陈安之,上个世纪听他的课觉得不错,现在听听就觉得很浅薄。这也难怪姜汝祥这样讲:上帝要一个人灭亡,首先让这个人疯狂,我看陈安之是疯了。再比如,我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读汪国真的诗歌,绝对是好诗,现在看看就很一般,和当时的舒婷、顾城甚至海子比起来差远了。培训也是这样,有些东西具有永久的价值,而有些东西注定只是流行的经过,我们要对蓝海冲击波、长尾冲击波、执行冲击波等保持审慎的批判,我们心中一定要有内在的价值主张,否则我们如何做到对客户物超所值。
谈完怎样做到培训时效性,我需要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培训师能够做到的无非专业、专注并以专家为努力方向。能不能把培训效果最大化,企业应该有一套完善的机制确保培训能够和企业经营管理甚至绩效结合起来。否则再埋怨培训师或者HR也没有用。这算作是对前面几位老板疑惑的回应吧。
下面谈第三大点,是我对培训师增强培训时效性的一些浅薄建议,因为时间关系,我就长话短说,用两句话进行概括。培训师除了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外,还要始终不断的研究企业自身、行业和产业的问题,这样就能够更精准的把有效的培训注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去。我也经常这样讲:企业是培训师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做到“企业立命”、“职业立德”、“行业立功”和“产业立言”。这个四立对我们在座诸位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了,我提出来借以和大家共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