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地标建筑 香港那一座“背包客地标”



      北京女大学生在重庆大厦内遭到南亚裔男子性侵,香港本地人乍听,同情之余,却并不感到奇怪—正如一些媒体描述的那样,与外地游客的印象不同,事发地重庆大厦在港人看来是“龙蛇混杂”之地,通常会避而远之。

  我在港生活的那段时间,的确很少遇到对重庆大厦抱有好感的港人。多数人对这座5栋17层的连体式楼宇的印象极为负面—贫穷、非法、难民、肮脏、混杂……描述多少带有那么点种族主义的味道,但也事出有因:重庆大厦内有160多家小型宾馆及500多个租用的住宅单位,住户来自约130个不同国家,平均每天有约1万人进进出出。大厦里常住的人士,包括政治难民、临时工、妓女、商人、小商贩等,前四者,多不是常年居港的人员。他们当中有人非法居港,有人从事非法买卖,也有人非法在港工作。大厦曾发生过火灾、凶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曾是瘾君子的圣地。这一切,都加深了本地人的恐惧与忌讳。

  重庆大厦始建于1962年,原本是高级楼宇,也曾不乏本地名流居住。但根据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麦高登的说法,由于大厦缺乏统一的所有权,业主可以随心所欲处理房产:有业主将整套房子分租给不同的外来人员,甚至是开妓院,大厦居住人群逐渐改变。另一方面,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南亚裔人士的集中涌入,也造成了房产贬值,大厦的业主们基本逃离。而就在离重庆大厦咫尺之遥的广东道,奢侈品店林立,高档酒店的价格每晚数千港元,重庆大厦成了香港的孤岛—麦高登称之为“世界中心的贫民窟”。

  乍听起来混乱又危险,但重庆大厦对全世界的背包客却常年维持着别样的吸引力。廉价,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酒店动辄上千港元一晚的尖沙咀中心地段,重庆大厦100-300港元的住宿价位可以说便宜之极,其中有非法营业的,也有正规持牌的。当然,住宿条件就不能按“香港标准”去想象—两三平方米的房间,只能摆得下一张宽不到一米的床,如果配有仅容转身的独立厕所,那算是豪华间了。而且入住基本不用登记—大厦内部分住客是非法居港,这是公开的秘密。这里没有严格的安保,一切都很自由、随意,如果你是个穷屌丝,没有财色的担忧,也不嫌肮脏,这里确实是“穷游”的上上之选。

  除了廉价宾馆,重庆大厦还布满南亚裔商人开的商铺,不单出售便宜的工艺服装产品,还有几十家印度和东南亚风味餐厅,我在那里吃过几次印度咖喱,味道纯正,当中也有些价格不菲。如今进出重庆大厦的生意人,虽然不少从事半合法或不合法的生意,但并非是一般人所想象的贩毒、卖淫。以非裔人士为例,他们从事的生意国人应该非常熟悉—在此购买来自内地的山寨手机,然后运回国售卖。据估计,现在南亚和非洲正在使用的手机有20%来自重庆大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部分时候,这里面130个不同族裔、宗教信仰的人都能和平共处,巴基斯坦人笑着和非洲人讨价还价,和有着世仇的印度人同样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在重庆大厦谈生意,种族、文化显得无足轻重,大家做的都是同一个中产梦。也正因如此,重庆大厦一直有“低端经济全球化中心”之名,2007年,《时代》将大厦评为“亚洲最能体现全球一体化的例子”。

  重庆大厦不被本地人待见,却在墙外飘香。大厦里的文化交融,被很多本地及西方的学者,以及外地背包客关注。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这里就已经成了各国背包客的朝圣之地。而对于文艺青年,可能还要多一层意义—这里是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的拍摄地。我认识的一个大学女生,独自在重庆大厦住了六天,就是为了这部电影。结果叫她有些失望,现实中找不到电影里的“feel”,幸运的是,也并未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

  麦高登教授在研究重庆大厦时,有整整三年的时间,几乎每周都有一两天住在大厦内,和住户攀谈。直到现在,他仍不时去重庆大厦走走。类似活动坚持多年,并不曾听闻出过什么事。在那些大厦的常客看来,保护自我安全的前提是了解和防范—这一安全守则放之四海皆准,不仅仅是在重庆大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797.html

更多阅读

那一年,这篇文章献给我最爱的那个女孩 初三那一年摸过的女孩

那一年  那一年,男孩15岁,刚上初中,还是一个乖乖的孩子。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架,不会和父母顶嘴。是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栋梁,祖国的花朵。  那一年,女孩也是15岁,但她还是小学生,她留了一级,很纯真,很可爱。  那一年,他们不认识彼此。 

2003版天龙八部最让人难以忘怀的美人儿们。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看了这么多电视剧,这么多男神女神们,还是这一版的天龙八部里的美女们让偶印象最为深刻,当时就在想段誉跟他老爹真是艳福不浅啊!老老少少各种美女云集,各种款式随便你挑随便你选应有尽有。真是满足了所有人的欣赏观啊!那时候的美女还都是纯

我和我的小爸爸2那一年的海 爸爸在海外

记得那个夏天的周末,哥哥带我去海边游玩,到了海滨小镇,看见热闹的人群.顿时有了假日的感觉.街上的人们都穿着泳衣或是沙滩装,我也迫不及待的想换上短裤.一路上哥哥还考虑宾馆爆满,没有地方住.可我一点都不担心,这点小麻烦在我眼中不

声明:《香港的地标建筑 香港那一座“背包客地标”》为网友孤者自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