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思想的囚徒?(10)



系列专题:《21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

  如果全部三种角色的参与者都一直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个对策,到第11周的时候,他们的状态就逐步稳定了。但零售商和分销商都不会得到他们所订的全部货物。在游戏的初始版本中,未到货的订单越积越多,原因是发货时间的延迟。由于参与者没有去纠正积压的订单,这种情况会持续存在,因为“无策略”策略阻止了他们向上游供货商预订比从下游客户收到的实际订货数量多的啤酒,而这种做法正是纠正未到货订单积压所必需的。

  “无策略”策略究竟是否成功?也许大部分参与者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毕竟,此策略造成了持续不断的积压;系统里的每一个人,等待进货的时间都过长。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一出现,就等于你在邀请竞争对手前来提供更好、更及时的送货服务。只有垄断市场的生产商和经销商才有可能坚持执行这个策略。15

 第27节: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思想的囚徒?(10)
  但是这个策略消除了产品订单长期延迟和突然到货的震荡,以及库存的大幅度波动。此外,实行“无策略”策略的团队所耗用的总成本,竟然比参加游戏的四分之三的团队要低!16换句话说,游戏中的大部分参与者,虽然很多人是有经验的经理,却做得比“收多少就订多少”这个简单的订货办法要糟糕。为了去改变“无作为”而产生的失衡,大部分参与者把情况弄得更糟,而且多数时候简直是一塌糊涂。

  另外,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参与团队成绩好于实行“无策略”策略的团队,而约有10%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换句话说,成功是有可能的,但是它需要大部分参与者改变思维方式。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深挖根源,找到大家对游戏运作情况的通常思考方式(我们后面称其为“心智模式”)与游戏运作的真实情况之间的巨大反差。大部分参与者把他们的工作看成脱离整个系统,而去“管理自己的职位”,但这里需要的恰恰是他们看到自己的职位角色如何与更大的系统互动关联。

  考虑一下,如果你就处在其中的某个职位角色,会有什么感受。你会非常关注库存、成本、积压、订单和交货。进来的订单来自 “外部”。作为多数分销商和啤酒厂,你被后期出现的不可思议的无情订单震惊了,这些订单数量本来应该很大,但一周接一周,订单数却又变成了“0,0,0,0”。你的工作就只是根据新订单发出啤酒,基本不去考虑这些发货是否会影响下一轮的订单。同样,你对自己所发出的订单会带来什么影响,也只有模糊的概念,只求自己订的货会在可接受的拖延时间范围内到达。你对系统的理解大概就像下面这张图所描绘的那样。

  在这种情况下看此图,如果你需要啤酒,那么你就会理所当然地要下订单。如果啤酒没有按时到货,那你就接着下更多的订单。此时,你的工作就是管理好自己的职位角色,对来自外界的变化作出反应,考虑进来的订单、到货的啤酒和供货商的拖延等情况。

  典型的“管理自己的职位”这一做法的缺陷在于,你看不到自己与他人的订单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被你当做是“外部的”。参与者其实是更大系统中的一部分,而身处其中的多数人都对系统感到迷茫。举个例子,如果他们发出更多的订单,他们可能就扫空了供应商的存货,之后供应商的送货延迟就会越来越严重。那时,如果他们的反应是(像很多人所做的那样)继续发出更多的订单,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整个系统里的问题日趋恶化。

  系统中的任何参与者,不管是零售商还是分销商,都有可能在恐慌时触发这个恶性循环。甚至连啤酒厂,也会因为没有生产出足够量的啤酒而造成同样的影响。最终,一个恶性循环会影响到另一个恶性循环,从而造成整个生产分销系统的恐慌。当恐慌的程度逐渐上升时,我曾见过一些游戏参与者会订购实际需求量的20~50倍的啤酒,企图纠正存货失衡的实际状况。

  要想改善在啤酒游戏里的表现,参与者必须重新认清自己影响的范围。作为一个参与者,你的影响远远超出你的职责范围。你并不只是简单地向真空中下个订单,然后通过以太或的变幻法术,就让啤酒送上门来。你的订单影响到供货商的行为,然后他的行为也许又要影响到另一个供货商。反过来,你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由于你的订单,整个系统内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对你有影响。如果啤酒厂没啤酒了,那么很快,每一个人都没啤酒了。除非整个大系统正常运转,否则你的岗位就会出问题。有趣的是,在啤酒游戏以及其他许多系统里,如果你想要成功,其他人也必须成功。最后,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有这个系统的观点,因为哪怕只有一个参与者因恐慌而发出大量订单,恐慌情绪也会在系统里蔓延和加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8014.html

更多阅读

第29节: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思想的囚徒?(12)

系列专题:《21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  ↓  事件  (反应式的,reactive)  “行为模式”描述的是看到长期趋势,并判断里面深藏的含义。比如,在啤酒游戏里,从行为模式角度的解释是:“生产和分销系

第28节: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思想的囚徒?(11)

系列专题:《21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  在此游戏中,对参与者有两个关键性的规则提示。  首先要记着,你发出的啤酒订单是因为延迟才没有到货。我称之为“吃两片阿司匹林并等待”的规则。如果你头痛并且需要吃阿司匹林的话,你不

第26节: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思想的囚徒?(9)

系列专题:《21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  结果是一种典型的模式:不同环节上订单起伏波动,从零售商到啤酒厂,其强度向产业链“上游”不断放大。换句话说,离消费者终端越远,订单就越多,损失就越大。实际上,几乎所有处在啤酒厂角色的游戏

第25节: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思想的囚徒?(8)

系列专题:《21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  托尔斯泰认为,要想深入领悟历史,就必须努力理解“历史的规律”背后暗藏的东西,这其实是他用来描述我们现在所说的系统结构模式的同义词:  在历史规律的研究中,我们必须彻底变换一下观察的

第24节: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思想的囚徒?(7)

系列专题:《21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  正如1989年5月30日的《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正在生产远超过实际销量的汽车,经销商积压的库存越来越多……这些汽车公司已经开始闲置工厂并裁减员工,其规模和速度是近

声明:《第27节: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思想的囚徒?(10)》为网友薄荷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