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本能(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31861407218.jpeg)
系列专题:《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
一般美国人都想把收入的10%存起来,并声称他们实际上只存了3%左右。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2000年2月,我们创下一个低记录,储蓄率只有0.8%。换言之,如果您拿回家税后2 000美元,并像普通的美国人那样储蓄,那么您会几乎把每个子儿都花光,也许会剩下没用的16美元。 结果是美国人很少有,或根本就没有现金可以存起来。不论到哪儿,到处都是怂恿我们消费的各种诱惑—从互联网到广告牌再到影视上巧妙的产品布置。我们处在一个消费的国度,总是赶紧把工资充到各个银行的小账户里来结清我们开过的支票。 为了解我们的消费行为,让我们去一趟北欧,拜访一下世界上最成功的储蓄者。在那儿,我们发现了大片森林,秋天来了,就像它驾临温带地区那样,树叶换了颜色,气温下降了,风刮起来了。 走在森林里,观察一下您就会发现冬天要来的迹象非常明显。红松鼠每年9月都会超常忙碌,不再像夏日时那样悠闲自在。两个月之内,每个松鼠要在家周围几公亩的地方储藏起3 000多个橡子、松果和山毛榉坚果。做松鼠真不容易。 然而冬天到来时,辛苦的劳动就会得到回报。光秃秃的树上能找到的食物少之又少,但是松鼠仍然过得很宽裕。它们每天都有条不紊地从一个储藏点转到另一个储藏点,最终能找到80%藏起来的食物,足够它们吃到春天来临。 为未来做储备并非长有大脸颊的啮齿动物的专利,而是动物王国在未来面临困窘时的通常反应。许多鸟类也在秋天储藏食物。例如星鸦(nutcracker)就会把松子埋起来,而且它们像松鼠那样记忆力出众,能够找到它们的储藏点。 如果有那么一个“储蓄明星廊”的话,那里恐怕会有几十种的动物榜上有名,而一般的美国人肯定无法登堂入室。为什么人类(至少是多数美国人)在未雨绸缪这方面会比松鼠、鸟类以及其他智力低级的生物要差那么多? 像蚱蜢和蚂蚁的寓言所讲的那样,对待富裕的战略有两种。蚱蜢整个夏天都在玩,而蚂蚁则不停地工作、储蓄食物。冬天来临的时候,蚂蚁活下来了而蚱蜢死了。 同样的道理,努力工作储存坚果的松鼠活过了冬天,在春天还生了孩子。这些孩子长大了,它们遗传了父母的基因,知道在秋天的时候要埋下坚果。动物们是杰出的储藏家,因为自然青睐节俭的物种。同样的力量难道没有造就节俭的人类吗?为了理解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抢劫者的生存行为,因为我们的祖先直到最近还和他们的行为一样呢。 昆申人(!Kung San)生活在非洲南部沙漠地区,直到20世纪60年代,他们还在贫瘠的土地上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像一万年前他们的祖先一样依靠采集和捕猎为生。正是由于一些昆申人在20世纪60年代还保留着这种生活习性,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生活的详细记录,来了解同我们祖先在相同生存环境下的行为。